嬴天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 失踪,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嬴天尘,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8 失踪

正所谓“谢三叔不讲武德坑侄子,傻阿拾舍身救父入套中,从此学海无涯苦作舟也”!</p>

全家人强忍着笑意,没有拆穿谢森的谎言,以免自家小孩不肯念书非要当道士。</p>

蒙在鼓里的谢拾只能苦着小脸接受了不久之后就要被送去上学念书的现实。</p>

至于唯一有可能揭穿真相的系统?</p>

它只会乐见其成,怎么可能点醒宿主?</p>

想到未来宿主乖乖读书学习,能量源源不断入账的日子,系统只想对完成助攻的谢三叔和其他谢家人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全家,大家都是我的翅膀!</p>

这是系统苏醒之后最美好的一天,它决定将之设为纪念日来庆祝——之前它死活也说不动的宿主,这下总算被治住了吧?</p>

谢拾意识深处雪白的空间中,一只胖狸猫人立而起,伴着节拍转起了圈圈,它的舞姿笨拙而欢快,伴奏又土又嗨:“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p>

人与人的悲欢不能相通,系统开心地团成猫球滚来滚去,谢拾却摊成了一条咸鱼。</p>

他躺在村口那块光滑的大青石上,两手枕在脑后,呆呆仰头望天,好似生无可恋。</p>

一只幼崽失去了梦想.jpg</p>

平日里相熟的小伙伴们见状,呼朋唤友围过来,问他怎么了,难道是被打了屁股?</p>

谢拾保持一动不动的姿态,呆呆摇头:他的屁股很安全,倒是他爹的屁股有危险。</p>

唉,没办法了,为了保卫爹爹的屁股……</p>

在小伙伴们的追问中,小团子惆怅地抽了一口不存在的烟,吐出一口不存在的烟雾,满面沧桑:“我以后要去念书了。”</p>

哪个小孩子会喜欢念书?群童恍然大悟,立刻明白过来。难怪谢拾这么无精打采!</p>

一时间,几个感同身受的七岁小孩悻悻然说道:“我爹娘说明年开春就送我去社学。你才四岁,就要去学堂了啊……”</p>

对比之下,他们竟没那么抗拒上学了。毕竟别人家的孩子才四岁就要去吃念书的苦,他们突然就觉得自家爹娘可真好啊!</p>

“我哥念了一年就没念了。”突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拍了拍谢拾,这个小名叫做柱子的六岁小孩粗声粗气地安慰他,“等你不念了回村里,咱们还一起玩。”</p>

时下穷人家的孩子都是如此,七八岁大的时候到社学里走一遭,退学之后还是该种地种地、该学手艺学手艺。聪明好学的,抓住机会识文断字学算术,长大后有机会另谋出路,比如当个账房先生。愚钝懒惰的,在社学里摸鱼摆烂,最后能认几个字,知道怎么写自家的名字就不错了。他们也只当谢拾同样是去混日子的而已。</p>

“等我不念了?”谢拾一个激灵从大青石上坐起身,肉嘟嘟的小脸明显由阴转晴,“……是哦,我又不念一辈子的书。”</p>

昔日梦境中那个发须皆白疯疯癫癫的老童生恍惚又在眼前,小团子连忙挥手将之打散:拒绝拒绝!他才不要变成那样的人!</p>

为了爹爹不被打板子,他先乖乖配合去念书,过几年长大了再当道士也不迟。修道成仙的梦想没有终止,只是延迟而已!</p>

“谢了,柱子!”</p>

想明白后,谢拾立刻恢复了精神。他拍了拍懵逼的柱子,三两下利落地爬下大青石,像个带头大哥似的冲群童手一招,兴冲冲往前:“走走走,河里摸虾去。”</p>

没过两天,谢家要送最小的孙子去念书的消息就顺着一群孩子的口传遍了二桥村。</p>

闻知消息的乡民都很惊奇。</p>

倒不是惊奇于谢家竟然要送孩子去念书,毕竟这年头谁家孩子不上社学?只是谢拾的年龄未免太小,怎么也得再长几岁罢?</p>

玉泉镇一共九个村子,设有两处社学,哪怕离二桥村最近的社学也有十几里的路,蒙童除了每年两回假期都得住在社学里。这么一个连五岁都不到的小豆丁,能够适应吗?社学又愿意收下这么小的学生吗?</p>

“不去社学。”</p>

余氏在河边桨洗衣服时,听几个好奇的婶子凑过来问,并没有说看不上社学的原因,只笑着说:“拾哥儿还小,就这么住进学堂里,我也不放心。家里寻摸着,给他找个离家近的私塾,每日还住家里。”</p>

几个婶子看她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p>

如今的社学早已衰败,与私塾毫无可比性。前者就是个混日子的地方,愿意担任社师主要是为了免差役的福利,所收束修并不高。后者却是秀才相公甚至举人老爷开设的学堂,绝不至于像社师那般敷衍,他们教导学生都是冲着将来考科举去的。</p>

只是为了识几个字,就花费银钱把孩子送进私塾去?只图路短离家近,谁信啊?</p>

乡民们见识或许不高,却不是傻瓜。</p>

各种各样的议论声顿时传遍了二桥村。有嘲笑的,有不解的,更多的是冷眼旁观。</p>

科举这条路,既赔银子又伤身体,成了固然是鸡犬升天,败了却很可能拖垮全家。</p>

一家子泥腿子,难道还能出个文曲星?</p>

·</p>

二桥村总共不过三十户人家,谁家便是被偷了个鸡蛋都能闹得村头村尾人尽皆知。</p>

而今谢家成了新一轮的热议中心。这可比东家少了个鸡蛋,西家婆媳吵架更稀奇。</p>

大齐立国百年,其他几个村子还出过童生甚至秀才,二桥村可是连童生都不曾有。</p>

是以一直有传言说,二桥村没文运——谢家虽是外来的,还能打破“诅咒”不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