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贫困的后山村
文木月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1章 贫困的后山村,逆袭人生,从绝境走向权力巅峰,文木月月,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黄果乡到栗坪乡的路途遥远而崎岖,柳江河坐在车窗边,眉头紧紧地皱起,凝视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
栗坪乡位于山区,海拔高达两千多米,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特殊,多年平均温度只有14摄氏度左右,寒冷的气候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和荞麦为主,主要是由于高海拔气温低只能种出这些农作物,但产量相对较低。
畜牧业方面,主要以饲养生猪、牛、羊和家禽为主,但由于是家庭各自散养,养殖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也不高。
经济作物方面,栗坪乡主要种植烤烟、核桃和青花椒等,但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小,但是交通不便,市场竞争力较弱。
这样就导致栗坪乡群众的收入水平并不高,整个乡镇仍然处于尚未脱贫的状态。
与栗坪乡的其他村相比,后山村的海拔最高,最为偏远,村上的情况更为严峻。
通村的公路至今尚未硬化,道路崎岖不平,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种植的经济作物只能依靠摩托车和马匹运输出去,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在后山村,甚至还有一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他们对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果一家人都仅仅依靠在家中耕种那片贫瘠的土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正因为如此,许多年轻人和中年男性都选择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家中往往只留下妇女、老人和小孩。
这些外出打工者一年到头都在外奔波,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通常只能从事最基础、最底层的工作,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栗坪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对饮酒有着独特的热爱,而且赌博之风盛行。
不少人辛辛苦苦在外劳作一年,不仅挣不到多少钱,甚至有些人在年终回家时还背负着债务。
这种现象在后山村并非个例,而是相当普遍,这无疑给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使其生活愈发艰难,日子也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如今,国家的扶贫政策已经推行了两年有余,但后山村的发展却依然停滞不前,与脱贫标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后山村乃至整个北部地区的民众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异常出色,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无论身处多么偏远的乡村,只要孩子们有读书的意愿,他们的家庭都会竭尽全力支持他们接受教育。
这些家长深知乡村小学的教学水平相对有限,因此,许多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到县城或镇上的小学就读。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孩子的生活得到妥善照顾,他们还会特意安排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陪伴孩子。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在北部地区,有许多人通过努力读书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不过,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经历,大部分孩子由于思维认知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柳江河突然想起自己的工作人员马常斌正是来自栗坪乡后山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