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深圳读客行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深圳读客行空,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信解」是用一种外道方便法来引导他,相信这个儿子的功夫不错,这个法门很好。所以这段经文是方便解为:心净、心信、心解。这不是究竟的「信解」。
【信子伏师】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这两句话也只能解释为方便法。按照众生的这种心态、情执来欢喜,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功夫,上天入地、腾云驾雾。
「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你们老师是谁啊?你们是谁的弟子啊?\"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反映出他的心情很激动。两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就表现出他的心情比较激动。这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如果在哲学论文里来讲,这两句话就有一句话是废话。在文学表演里这是一种夸张渲染
「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这里对他父王的引导一开口就从高处说起,他并没有讲:\"哦,我们的师父就是那位「云雷音宿王华智」,你想学神通吗,走,我们一起去\"。特别指出佛的正业是讲解《法华经》,言外之意是听讲《法华经》的功德智慧比修神通的大无量倍。神通在佛法里属于圣末边事,皮毛而已。涉及到我们修行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有些人把修行就降低为有那么一点点鬼神通而已,把修持正法看成是可有可无乃至排斥、诽谤。
【白母求出家】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他的父亲在地下,两个儿子在空中。在空中对话是表一个法叫「居高临下」。让他的父亲有所期盼,对自己的下劣心有所忏悔。
「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这个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看到机缘成熟,认为父亲看到自己的神通表演后,对于所介绍的云雷音王佛已经相信,所以叫 「堪任」。
「堪任」 堪: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值得。任:就是担当,能够担当、值得担当。
「发」:成就,已经能够成就菩提心,机缘已经成熟。
「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之心,能够认可宇宙人生真理,已经达到了这种信解度,但现在还没有明心见性。这是根据他们的观察,这种气氛已经形成。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作佛事」就是对父亲的特殊方便引导,示现神通法力。这也是佛三轮教人中最下等的一种办法。
「愿母见听」,「愿」是请求,请求母亲。「见」就是能够,「听」就是由得我们。意思是\"请求母亲,能够由得我们自己来考虑我们自己的事\"。什么事呢?出家,要当和尚。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白」就是语言。
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
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向母亲请求出家。理由就是:\"诸佛出世很难得\",怎么难得呢?「如同优昙钵华」。「优昙钵华」: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昙花一现,三千年开一回。这三千年还不是讲人间的三千年,是天上的三千年。天上的三千年最起码是在第二层天,第二层天一天等于我们这里一百年,所以3000x100再乘以365这么长时间开一次花。能够看到昙花开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这个福报是前世修来的。这是比喻要遇到肉身佛在世很困难,就是诸佛出世难,遇到佛出世的人就更难。
「脱诸难亦难」:就是解脱轮回之苦比遇到佛还要难。遇不到佛你不能解脱,遇到佛的你还不一定就能解脱,是这个道理,就是叫我们要珍惜机缘。我们这些话要听听真啊。\"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几亿几百亿年出世一次,是不是很难呐?但是佛出世你不一定也跟着他一起出世,也有可能佛出世一百次一万次给你碰到一次。佛出世难,能遇到佛是不是更难啊?如果说要解脱生死,没有佛在世你能不能解脱啊?不能解脱,佛不在世你不能解脱。佛在世你不一定遇到,即使你遇到了,也不一定就能跟随。我们现在《法华经》住世是不是佛啊?现在有多少人来读《法华经》啊?就包括那些读其他经典的人,他也不能解脱的,只有读《法华经》才能解脱。所以我们要非常珍惜啊!这次机会失去,你不知道无量百千万亿亿亿亿年,猴年马月你才能遇到佛法?这些事情我们要好好想清楚。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听汝:好,就是由着你们的意思。
「所以者何?佛难值故。」这都是在演双簧啊。他们母子三人都是菩萨再来,是乘愿再来报答妙庄严王在过去生中对他们的恩德。
【劝亲觐佛】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这段经文你们有没有听出一点法味来啊?短短的几句话反反复复讲诸佛「难值难遇」。这里我们要掌握一个秘诀:两个儿子对着父母在请法,但是他们只对母亲讲,而且母亲没有等父亲开口就抢嘴快,这就叫控制局面,防止那个国王老子先讲出不同的话来,再来讲就会形成被动。所以我们在教化过程中,要学会抢先控制局面。有些事本来一个家庭中,他可能是这样想也可能那样想,但是经过你一个人占主导意见,提前抢先发言,你就控制了这个局面。这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叫先下手为强。
再看另外一个意思:这两个人他们要出家,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成就了,是他们想要出家还是在暗示叫他的老子要出家啊?反反复复讲「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意思你们看看你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也要注意,要懂得旁敲侧击、指东说西。有时候讲着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暗含着叫别人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大家明白吗?这都是无量法门中的法门。有时候两个人谈论佛法,往往是专门谈给第三个人听的,大家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有时本来听得很平静的,为了让别人生起兴趣,你可以听得手舞足蹈,是为了把别人摄受进来。有时候你本来是懂的,你还可以装不懂问:\"哎,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你讲你一讲\"。你可不要:\"哎呀,这样讲是不是显得自己没面子啊\"。菩萨为了教化人,没有我。有时候你可以装的是个大学问家,有时候也可以装的跟大傻瓜一样什么也不懂,明白吗?
「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这是打一个比喻:有一只瞎了一只眼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海水到处飘。有一块只有一个孔的木板,这个孔跟乌龟的脑袋一样大小,这个木板也在水里飘,两者都在漂流不定。乌龟还有一个特点,一百年头伸出海面一次。我们想一想乌龟头一伸正好套在木孔里的时空点,这个机会难得不难得啊?难得,都是漂浮不定,而且一百年出来一次,木板也是一百年的时间在某个地方经过一次,碰到这个机会是不是很难得啊?这个是比喻佛难遇、佛法难遇。佛在其他经典还打了一个比喻:须弥穿针,须弥山1,008万里,有一个人从须弥山顶吊一根线下来,下面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针,上面的人把线穿到针眼里,难不难穿啊?难。可能几百万亿年或者永远都穿不到,是不是啊?所以我跟大家讲:\"人身难得、佛难遇、佛法难闻、大法更难闻\"。你得到了人身就很难,得到了人身遇到佛在世更难,你即使遇到佛在世,你还不一定就能遇到《法华经》。所以我们要非常珍惜啊。佛在〈方便品〉也是讲遇到《法华经》也是优昙花开一次,机会很难得 。这个机会是不是给我们逮到了啊?你可要抓住不放啊。修其他一些小法并不太难,唯有修《法华经》你很难得。现在全世界修行人少说有几万几千万,有几个人能修持《法华经》啊?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妙庄严王」是个转轮圣王,这里的国王。
「后宫八万四千人」皇宫就有八万四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