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的岚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世界锦绣繁华,三清山的岚蝶,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楚,历经数代君主的悉心治理与无数臣民的辛勤耕耘,在悠悠岁月的滋养下,已然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其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丰饶的物产,不仅能满足国内百姓的富足生活,更有大量精美的丝绸、细腻的瓷器、馥郁的茶叶等特产远销海外,引得万邦来朝。繁华的都城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珍奇异宝琳琅满目,酒楼茶肆中,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百姓们安居乐业,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呈现出一派盛世祥和的景象。
而北方的北燕国,在国君慕容霸的铁血统治下,如同一只迅速崛起的猛兽。慕容霸自幼便胸怀大志,登基之后,更是广纳贤才,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北燕国的农业生产大幅提升,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储备日益充足;手工业也蓬勃发展,兵器制造精良,铠甲坚固耐用。军事上,他扩充军队编制,选拔勇猛之士,聘请资深将领进行严格训练,使得北燕军队的战斗力如日中天。慕容霸野心勃勃,贪婪的目光始终紧盯着南方广袤富庶的大楚,心中征伐的火焰熊熊燃烧,妄图将大楚的财富与土地纳入囊中,成就自己的霸业。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静谧的大楚边境被一阵尖锐刺耳的号角声骤然划破。那号角声如同一把利刃,瞬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紧接着,北燕国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越过两国边境线,向着大楚境内悍然发动进攻。为首的是北燕的精锐铁骑,他们身着黑色的铠甲,手持长枪,在晨曦的映照下,宛如一片黑色的洪流。战马嘶鸣,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天空吞噬。
大楚边境的守军,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一直进行着日常的巡逻与戍卫工作。他们虽时刻保持着警惕,但面对北燕国这突如其来、蓄谋已久的猛攻,瞬间陷入了慌乱之中。然而,这些士兵们骨子里流淌着大楚军人的热血,传承着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即便毫无准备,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迅速拿起武器,仓促应战。每一位士兵都瞪大了双眼,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双手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与长刀,怀着必死的决心,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如狼似虎的敌军。
北燕国此次进攻可谓是处心积虑,其军队不仅装备精良,士兵们身着厚重坚实的铠甲,手持锋利无比的兵器,而且训练有素。在长期的训练中,他们培养出了高度的默契,无论是进攻、防守还是配合,都犹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在战术运用上,更是灵活多变。他们时而以精锐骑兵组成冲锋方阵,如闪电般冲击大楚守军的防线,试图以强大的冲击力撕开一道口子;时而用强弓劲弩进行远程压制,万箭齐发,箭雨如注,让大楚士兵难以靠近。
在这样猛烈且凌厉的攻势下,大楚边境守军尽管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奋力抵抗,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力量的悬殊使得他们难以抵挡北燕军队的进攻。防线逐渐被突破,一个又一个据点相继失守,士兵们只能无奈地节节败退。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战争的残酷无情展露无遗。
前线战败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到了京城。一时间,整个京城都被震惊与恐慌所笼罩。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担忧与恐惧。店铺纷纷关门歇业,原本热闹繁华的街道瞬间变得冷冷清清。皇宫内,楚逸正在早朝上与群臣商议国事,当加急战报呈到他面前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无比。他缓缓展开战报,目光迅速扫过每一个字,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忧虑与坚毅。
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大臣满脸震惊,不敢相信北燕竟敢如此大胆地发动进攻;有的大臣则面露恐惧之色,担心大楚的未来命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气氛紧张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楚逸深知此时必须迅速做出决策,稍有迟疑,便可能让局势陷入更加不可挽回的境地。他当机立断,声音洪亮且坚定地下令集结全国的军队,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出征准备。同时,他目光如炬,环顾朝堂,最终落在了大将军王猛身上。王猛,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他在以往的战役中,无论是面对怎样强大的敌人,都能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指挥,带领士兵们取得胜利,在军中威望极高。楚逸没有丝毫犹豫,当场任命王猛为帅,赐予他尚方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命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即刻奔赴前线,抵御北燕的入侵,务必保卫大楚的疆土。
王猛领命后,单膝跪地,郑重地接过尚方宝剑,大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击退敌军,守护大楚山河!”随后,他没有片刻耽搁,迅速起身,大步走出朝堂。回到军营后,他雷厉风行地点齐兵马,二十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迅速集结完毕。军旗飘扬,刀枪林立,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向着边境战场进发。
然而,战争的局势远比想象中更加严峻。北燕国军队凭借着前期的胜利,士气高涨到了极点。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大楚的城镇纷纷沦陷。大楚军队在初期与敌军的多次交锋中,均遭遇了败仗。战场上,大楚士兵们英勇奋战,但北燕军队的攻势太过猛烈,他们的战术运用也极为精妙,使得大楚军队在战斗中陷入了被动。每一场战斗,都伴随着大量的伤亡,大楚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牺牲让人痛心不已。
与此同时,国内的经济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入伍,原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变得寥寥无几,导致大片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锐减。而战争所需的物资消耗巨大,兵器的打造、铠甲的制作、粮草的运输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朝廷为了维持战争的开支,不得不加大赋税征收,这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愈发沉重。原本就艰难维持生计的百姓,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商人们见此情景,纷纷趁机哄抬物价。原本普通的生活用品价格飞涨,米价一夜之间翻了数倍,百姓们为了购买一点粮食,不得不花费平日里数倍的钱财;油价也居高不下,使得许多家庭连基本的烹饪都成了问题;布价更是贵得离谱,百姓们难以添置新衣,只能穿着破旧的衣衫。为了维持生计,百姓们不得不节衣缩食,许多家庭陷入了贫困与饥饿之中。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朝堂之上,原本就存在的两派争斗此时愈发激烈。以丞相赵天华为首的保守派,目光短浅,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因为楚逸推行的改革过于激进,触动了各方利益,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才导致北燕的入侵。他们主张立即停止改革,以最快的速度与北燕国进行和谈,甚至不惜割让部分土地,以换取一时的和平。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避免战争的继续,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而以户部尚书李清风为首的改革派,则坚决反对保守派的观点。他们深知北燕国的贪婪与野心,即便大楚停止改革,北燕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只有继续推进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改革派的大臣们纷纷慷慨陈词,列举出改革以来大楚取得的种种成就,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你来我往,言辞激烈,不仅在政策主张上针锋相对,甚至开始互相弹劾、攻击。赵天华指责李清风不顾国家安危,盲目坚持改革,导致国家陷入战争泥潭,使得百姓生灵涂炭,是国家的罪人;李清风则反唇相讥,称赵天华胆小怕事,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是大楚的耻辱。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大臣们分成两派,互相争吵,互相指责,许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楚逸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两派大臣都有自己的考虑,但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的争斗无疑是在自毁长城。他多次试图制止这场争吵,大声呵斥大臣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愤怒与固执让大臣们失去了理智,争吵依然没有停止。
而在后宫之中,秦香儿和柳若冰的矛盾也彻底公开化。秦香儿自恃深受楚逸宠爱,平日里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仗着皇帝的恩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她一心想要取代柳若冰成为皇后,为此,她用尽了各种手段。她不仅在楚逸面前诋毁柳若冰,说她善妒、心胸狭隘,不适合母仪天下;还暗中勾结后宫中的一些妃嫔和太监,用金钱和权势拉拢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柳若冰出身名门,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端庄贤淑,知书达理。她一直以皇后的职责要求自己,努力维持着后宫的秩序,关心着每一位妃嫔和宫女的生活。面对秦香儿的挑衅,她起初选择了隐忍,希望以自己的宽容和大度化解矛盾。但秦香儿却得寸进尺,愈发嚣张。
一日,在御花园中,阳光明媚,花香四溢。柳若冰带着几名宫女在花园中散步,欣赏着盛开的花朵。而秦香儿则故意带着一群宫女与柳若冰相遇。秦香儿看到柳若冰后,嘴角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当着众人的面,对柳若冰冷嘲热讽道:“哟,这不是皇后娘娘吗?怎么今日有空出来散步啊?莫不是在后宫待得太无聊了?”她的言辞极为尖酸刻薄,眼神中充满了挑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