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的岚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文化碰撞与融合,世界锦绣繁华,三清山的岚蝶,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大楚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广袤版图之上,海外贸易的发展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浪潮。那一条条精心开辟、不断延展的海外贸易航线,宛如细密交织的蛛网,从大楚的诸多港口城市出发,跨越无垠的海洋,连接起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这些航线的日益繁忙,大楚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早已超脱了单纯的货物贸易层面,演变成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文明互动。
每一艘乘风破浪、顺利归来的商船,都如同一个满载惊喜的宝藏箱。船腹中,异国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璀璨的宝石、精美的丝绸、独特的香料,无不散发着迷人的异域风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商船带来了风格截然不同、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浪潮。西方的先进科技与思想,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顺着贸易往来的缝隙,悄然无声地洒落于大楚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这一文化的引入,瞬间在国内学术界引发了强烈的震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连绵不绝的涟漪,吸引了举国上下无数双关注的目光。
在京城那繁华热闹、人来人往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学者。他们身着一袭袭飘逸的长衫,手中紧握着散发着墨香的书卷,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种学术话题。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对西方传来的科学知识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在他们眼中,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知识,犹如一扇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神秘大门,每一扇门后都隐藏着无尽的奥秘与惊喜。
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出身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来自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自幼便在传统儒家经典的熏陶下成长,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烂熟于心;有的则出身于寒门,家境贫寒并未阻挡他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凭借自身过人的聪慧与不懈的努力,在艰难的学术之路上披荆斩棘,崭露头角。尽管出身有别,但此刻,他们都怀揣着同样炽热的梦想。那就是深入钻研西方科学知识,并大胆尝试将其与大楚传承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形态。
然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毫无阻碍的。这一过程,就如同将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必然会引发激烈的震荡与波澜。在大楚那庄严肃穆的学术殿堂中,一些德高望重、深受传统观念熏陶的保守学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神情凝重,面容冷峻,言辞之间充满了忧虑与坚决。在各类学术场合中,他们都会大声疾呼,表达自己对西方文化的反对态度。
在他们的认知里,西方文化与大楚历经千年传承、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简直是格格不入。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思维方式、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看来,完全是扰乱人心、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在这些保守学者心中,大楚的传统文化,是祖宗们千百年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和心血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它就像一座巍峨耸立的精神灯塔,始终照亮着大楚子民前行的道路,是维系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支柱。他们坚信,一旦对西方文化不加约束、任由其肆意传播,无疑会对这一坚实的文化根基造成严重的动摇,甚至可能使大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一场备受瞩目的重要学术研讨会上,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学究,痛心疾首地站起身来,声音颤抖却又充满力量地说道:“我大楚,自开国以来,便坚定不移地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万民的行为准则。这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历经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变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正是因为有了这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我大楚才得以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东方。然而,如今这西方文化,其思维方式天马行空,价值观念更是与我们背道而驰。倘若我们不加以抵制,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我大楚的子民在思想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彻底丧失我们的文化根本。”老学究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保守派学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言辞激昂地附和着,坚决反对学习和传播西方文化。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充满朝气与活力、思想开放的年轻革新派。他们目光炯炯有神,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思想敏锐且极具前瞻性,勇敢地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前沿。在他们眼中,西方文化并非如保守派所描述的那般可怕,是洪水猛兽,而是蕴含着无数宝贵的精华与难得的机遇。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大楚若想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就绝不能固步自封,紧闭国门,对外面的世界视而不见。相反,必须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在一次私下组织的学术交流聚会上,一位年轻的学者,身着一袭简约而不失儒雅的长衫,身姿挺拔地站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诸位,当我们纵观历史长河,便会清晰地发现,我大楚之所以能够拥有今日的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一直秉持着包容并蓄的文化态度。从古代对西域文化的积极吸收,到后来对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每一次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都如同为我们的国家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如今,西方文化的传入,同样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摒弃那些陈旧的偏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他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只有这样,我大楚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展现出大国的风采与实力。”这位年轻学者的观点,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在场许多年轻学者的心中,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同。他们纷纷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革新力量,与保守派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又持久的辩论。
这场文化争论,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迅速蔓延至大楚的每一个角落。从京城那汇聚了众多学术精英的学术圈子,到地方上遍布城乡的私塾书院;从繁华喧嚣的大都市,到宁静偏远的小乡村,人们都在热烈地热议着西方文化的利弊。朝堂之上,大臣们也未能置身事外,他们为此争论不休。有的大臣,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坚决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抵制的态度,认为这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举措;而有的大臣,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力主开放学习,积极引入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为国家的发展寻求新的契机。一时间,整个大楚陷入了一种思想激荡、百家争鸣的热烈氛围之中。
楚星辰,这位年轻而睿智的皇帝,静静地站在皇宫的高楼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这场文化争论的发展态势。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国家文化发展的深深忧虑,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他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文化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是凝聚整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他既不想看到大楚传承千年、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在这场汹涌而来的文化浪潮中,被外来文化无情地侵蚀、淹没,失去其原有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又希望能够巧妙地借助外来文化的优势,为大楚的发展找到新的动力源泉,推动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走向更加繁荣昌盛、辉煌灿烂的未来。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利弊,楚星辰最终决定采取一个大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重要举措。他亲自下达诏书,在京城最为繁华热闹的核心地带,精心选址,计划建造一所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皇家学院。这所学院,承载着楚星辰对于大楚文化发展的殷切期望与美好愿景,他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为大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