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爷要赚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爷要赚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銮殿上。
诸位大臣们分列两侧,终于将和河水患赈灾之后的事宜敲定。皇帝萧康元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微微点头,似乎对今日的朝议颇为满意。他轻轻抬手示意太监可以宣布下朝。
太监见状立即上前一步高声宣道:“诸位大人,今日朝议已毕,若无他事便请退朝。”
殿内一片安静,群臣纷纷低头准备行礼退下。然而就在此时,御史台左都御史周鸿儒却突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尚有一事禀奏。”
萧康元眉头微皱,目光落在周鸿儒身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耐:“周爱卿,有何事?”他知道这老头想说什么,但他不是很愿意听。
谢清风已经跟他上疏过了,是有隐情的。大灾过后必定会匪患猖獗,难民中混入匪首煽动暴乱,若非谢清风果断处置,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了,他上次没有在朝堂上提起这件事情,就表明了这件事儿他想轻轻放下。
这周鸿儒以前不是这么不懂眼色之人,怎么今日如此不依不饶,莫非是老糊涂了?
周鸿儒却似乎并未察觉皇帝的不悦,依旧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谢清风虽有苦衷,然未及时上奏,此乃渎职之罪。若不追究,恐难以服众,亦难以警示后人。”
萧康元正想说话,突然下面的郑光中站出来俯身拱手道,“皇上,臣与周大人意见相反。”
终于听到有不同的意见了,不愧是自己信任的巡盐御史,刚回来就深谙朕意。萧康元心中微微一松,目光转向郑光中,语气稍缓道:“哦?郑爱卿有何高见?”
郑光中再次俯身,“陛下,谢知府临危不乱,当机立断诛杀匪首,保一方百姓平安此乃大功一件。彼时情况危急,分秒必争。再说现在赈灾在即,若事事皆要上奏批复,恐生变故。
“臣以为谢知府虽未及时奏明,但情有可原,且他治理临平府中改良水泥加固河道,临着金堂府下游近百里内的州府就临平府未受水患可见其政绩斐然。岂能因这一时未奏之事,便将其功劳尽数抹杀?”
周鸿儒气得白须乱颤,“郑大人莫要巧言令色!临平府幸免于难,说不定是地势使然,与谢清风何干?况且律法如山,纵有千般理由,不遵奏报流程便是目无君上!”
现在右都御史之位空悬,他在左都御史任上熬了十八年,就差谢清风这个功绩后日就能在吏部考评上够着了。郑光中升任巡盐御史出京公干,如今甫一返京,御史台上下的注意力便纷纷往他身上汇聚,周鸿儒是真怕到嘴的右都御史之位被他给捷足先登。
本来他想着皇上既然不想提谢清风渎职之事就算了,可郑光中回来让他瞬间有了危机感。免得夜长梦多,自己必须得把谢清风渎职一事落实,在郑光中升职之前把右都御史的位置给坐上。
他就知道郑光中也想要右都御史的位子,所以今日他弹劾谢清风才会站出来反驳。不然他完全想不到任何一个理由,郑光中会帮一个非亲非故的知府。
“周大人这话可就偏颇了!” 郑光中毫不示弱,别人怕他周鸿儒弹劾,他可不怕。“临平府地势低洼,本是水患重灾区,谢清风用改良水泥加固堤坝,三个月便抵得过旁人三五年的工程量!”
周鸿儒此人最喜欢揪着一点不放,但他郑光中也当了几十年御史,拼嘴巴子他也不逊色呢。
“周大人历任左都御史十八载,弹劾过的官员能从金銮殿排到通州码头,可下官从未见过您真的去查过去弹劾过哪个克扣灾银的蛀虫,倒是对实心任事的能吏格外上心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