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月球的近地抉择,火星追光者文明觉醒,石泉居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浩瀚宇宙的无尽探索征程中,尹卫和火小义站在星际探索的十字路口,目光聚焦于月球。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看似近在咫尺,却蕴含着无数对火星研究乃至整个宇宙探索意义非凡的奥秘。
尹卫双手背在身后,在摆满各种星际模型和数据图表的研究室内缓缓踱步,眼神中满是思索。他率先打破沉默:“从距离上看,月球是我们迈向深空的绝佳跳板。相较于火星,它离我们近得多,这意味着探测成本更低、风险相对可控,而且能为火星研究提供许多极具价值的参考。” 火小义微微颔首,机械电子音在室内回荡:“没错,月球与火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表面布满了陨石撞击留下的痕迹,这些撞击坑就像是记录太阳系历史的特殊‘史书’。”
两人凑近巨大的全息投影,上面呈现着月球和火星表面的高清图像,坑洼不平的撞击坑密密麻麻。尹卫指着图像,语气中透着兴奋:“你看,月球上的这些撞击坑,大小、深度各异,不同时期的撞击事件在它表面留下了独特的印记。通过研究月球撞击坑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以及形成年代,我们便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撞击分析模型。而火星表面同样存在大量撞击坑,有了月球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推断火星撞击坑的形成时间、撞击天体的规模,进而了解火星在太阳系演化历程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 火小义补充道:“而且,撞击坑的研究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行星表面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当撞击发生时,会将行星内部深层的物质抛射到表面,分析这些物质,就能揭开行星内部的秘密。”
除了撞击坑,两人还探讨起月球与火星在地质构造上的潜在联系。火小义调出一系列地质数据:“月球和火星都存在火山活动的痕迹,尽管月球的火山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就已基本停止,但通过研究月球上的火山地貌,如火山口、熔岩流等,我们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火星的火山活动更为复杂,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研究月球火山能为我们理解火星火山的形成机制、喷发规律提供重要线索。” 尹卫点头表示赞同:“从板块运动角度来看,虽然月球和火星都没有像地球一样活跃的板块运动,但它们早期可能经历过类似的构造演化阶段。研究月球上由于内部应力作用形成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有助于我们推测火星早期的构造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火星表面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谈及月球对火星探测技术研发的辅助作用,尹卫和火小义的讨论愈发热烈。火小义分析道:“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与火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为我们测试和改进火星探测设备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比如,我们正在研发的新型火星探测车,它需要在火星复杂的地形上灵活移动,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进行测试,能让我们提前发现探测车在移动性能、能源消耗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 尹卫接着说:“还有太空服,火星的大气稀薄,气压极低,对太空服的性能要求极高。在月球上进行太空服的实地测试,能模拟宇航员在低气压环境下的活动情况,检验太空服的密封性、灵活性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的可靠性。”
在资源利用方面,月球的潜在价值也不容忽视。尹卫眼中闪烁着光芒:“如果能在月球上成功开采水冰资源,这将对火星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水冰经过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作为火星探测器的燃料,氧气则能供宇航员呼吸,还能用于制造火箭推进剂。这不仅能大大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还能实现火星探测任务的部分自给自足。” 火小义立刻着手计算开采和利用水冰的可行性:“我们需要研究出高效的水冰开采技术,考虑到月球表面的特殊环境,比如极低的温度和微重力,开采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还要设计一套完善的水冰提纯和转化系统,确保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符合使用标准。”
除了水冰,月球上的其他资源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火小义展示着月球矿产资源分布数据:“月球上富含稀土元素、钛铁矿等矿产资源。稀土元素在电子、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钛铁矿则可以用于提炼钛金属,制造火星探测器的外壳和各种零部件。这些资源如果能得到有效利用,将极大地提升火星探测的效率和质量。” 尹卫思考着资源开采和运输的难题:“要实现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比如如何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续的采矿基地,如何将开采的资源安全、高效地运输到火星。这涉及到采矿设备的研发、运输工具的设计以及轨道规划等多个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