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点验
阅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章 点验,古今,我靠网购辅佐探花郎成宰相,阅舟,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白芷儿双手合十,“两个月好吧,谢谢谢谢,我平时也忙的,不一定都能过来。”
殷医师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及时和我说一下你的情况,这样我好给你调整剂量,这样,你先按照这个剂量打一个月。”
从医院回到家,摸摸肚子上刚打过针的地方,白芷儿恨不得立马称一下体重,只是她也知道没有这么快见效。跑到厨房开始给自己做健康餐,一边打开免提,先给老妈去了个电话,“妈,我今天配了减肥针开始打了,等我瘦下来就告诉你啊。”
“是吗?那就好,你也该采取点措施了,不过啊,我和你说,这减肥第一步是管住嘴,第二步就要迈开腿......”
眼见老妈好像又要开启科普频道,白芷儿赶紧提起另一个话题,“妈妈,金助理给你汇报过没有,我上次的计划你有没有意见?”
“你说村子里开小店是吧,我现在知道了,你说的残疾人原来就是承包砖瓦厂的那个人。唉,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很活跃的一个人,我记得和我年纪差不多,想不到后来成这样子了,能帮他一把就帮吧。”老妈也十分感慨。
白芷儿提醒道,“还有修路啊,这个估计钱就花的多了吧?”
“给村里修路是好事,修就修吧,而且路一修好,这个地方就会好起来了,这相当于是提前投资,不会吃亏的。不过芷儿,你的钱够吗?要不要妈妈借你。”老妈有点担心的问。
“够的,我还有钱,而且那边上官槟也给了一些小东西,好像也都挺值钱的,对了,妈妈,他最近给我一对手镯,是羊脂玉的,我左手戴上了就拿不下来了,现在还有一只,要不我就孝敬你吧?”
老妈哎哎的叹气,“你看看你,都这么大了,一点数帐都没有,怎么会不看看大小就戴上去的?那有没有卡住啊,要不要紧?”
“没事,戴着也挺好的,我拍照给你看啊!”说完拿起手机也没有找角度光线,随便拍了一张发过去。
“哦!这个手镯不错,这个款式我以前没见过,这个玉真不错,看着不像是放了很久的样子啊?我是不喜欢那种古董首饰的,我总觉得都是陪葬品,这个好,看着就很喜庆的,好好,哪天你有空就给我带过来看看。”老妈看了马上来了兴致,很高兴的开口。
......
巡按行台的正厅内,阳光透过高大的朱红大门,斑驳地洒在青石铺就的院落上,王家浒身着一袭青袍,戴着一付老花镜,手捧一卷文书,目光快速从纸面上掠过。上官槟端坐在一旁,静静品茗,耐心等待对方看自己的文稿。
“好好,此文甚佳!子繁真乃大才。”看书约莫花费一炷香光景,王家浒接连拍案叫好。
上官槟侧身拱拱手,谦逊地回应道:“不敢当,在下并无多少统领地方的经验,多是纸上谈兵之言,还望王大人多多指正。”
王家浒微笑着摇摇头,“此言差矣,子繁这文章可以说不仅仅是应对洪水,同样也可用于其他灾祸处置,只需要改掉其中个别差异,一些大的纲领都可直接套用。”他翻开一页,指着里面一段文字说。“就如这开篇就提到首要为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真真是字字珠玑,实乃提纲挈领之言。”
他用手指在这行字上点着,语气加重,“正如此言,若是属地衙门能有作为,只怕没有何事不可为。”
上官槟听了也非常高兴,确实,白芷儿给他提供的很多救灾方面的预案、方案等文件,无不条理清晰、实用性强。他也附和道,“这正是在下浅见,若是衙门的人都能职责分明,各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至于空耗时间,如此方能各得其所。”
王家浒也连声附和,两人就文章内容又谈了一阵,他双手取下眼镜,爱惜地轻轻折叠起来放进绒布垫着的眼镜盒里,“这叆叇如此轻巧,子繁有心了,老夫以往偶有见到人戴的,只是听闻价格不菲,未敢尝试,想不到视物能清晰如此。早知有此效果,那不论多少钱也值得了。”
上官槟笑笑,“不瞒王大人,这叆叇并非在下所有,乃是王大人的医书换来的。”
王家浒“哦?”了一下,带点好奇的问,“不知是哪位?”
上官槟眼波轻轻流转,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一些,“是在下的一位医者朋友,近日正为一对不孕之夫妇施治。余遂以此书相赠,她看过后深感裨益,特购此叆叇转呈王大人。”
王家浒深感荣幸地连连点头,“想不到老夫多年积累,能得有心人赏识,如此甚好。”说完带点自豪的开口,“不瞒子繁,老夫这套书刊印后也是传遍大江上下游。子繁不妨也学学老夫,将这《救灾纲要》也刊印成册,这与朝廷上奏并不冲突。”
上官槟听了若有所思,这篇文章若是写成奏本交上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到皇帝手里,本来他是想到了京城后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上奏,现在王家浒给他的建议就很好,反正他的目的也是给大家看的,并没有什么藏私的想法,那直接印成书出售,应该会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他就试探的问了下,“那王大人来看,在下这册书若是要印,在何处印最好?”
王家浒捋了下胡子说,“京城固然不差,不过若以印刷规模来看,还是这吴中最为兴盛,不但出书大、质量好,而且行销便利,不如就在此地印刷,价格实惠流传也广。”
上官槟来了兴致,他也知道吴中是如今天下印刷最为发达的地区,真要印书倒是可以考虑在这里。
于是打听了一下情况,王家浒就介绍了一家给他出书的店铺,“老夫这册书每部刻工花费不过一两半钱,就是在吴中附件的海域县的古籍堂印制,此书坊在吴中声誉颇佳,坊内雇工就有二百余人,此地坐船不过一日即可到达,子繁大可过去一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