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曹植,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中原大地正经历着剧烈的动荡。

董卓之乱余波未平,各路诸侯割据混战,生灵涂炭。

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曹植出生于东武阳城(今山东聊城,另有一说为鄄城)。

他的父亲曹操,此时已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在兖州站稳脚跟,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天下。

母亲卞氏,出身低微却性情宽厚,在曹操众多妻妾中以贤良淑德着称。

这样的家庭环境,既赋予了曹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也培养了他对世事的敏锐洞察力。

自幼,曹植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

当时的贵族子弟,往往在启蒙阶段学习《孝经》《论语》等儒家经典,曹植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领悟力。

据《三国志》记载,他十岁左右便能诵读《诗经》《楚辞》以及先秦两汉的辞赋数十万言,不仅能熟练背诵,还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学精髓。

这种天赋异禀,在当时的曹氏家族中显得尤为突出。

曹植不仅博闻强记,更擅长写作,常常下笔成章。

有一次,曹操看到他的文章,心中不免疑惑,怀疑是请人代笔。

他把曹植叫到跟前,语气严厉地质问:“这文章莫不是你请人捉刀?”

曹植不慌不忙,跪地行礼后坚定地回应:“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父亲若不信,可当场出题考验,儿臣岂会请人代笔?”

曹操见他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自信,心中暗暗称奇,但仍想一试究竟。

不久后,邺城铜雀台落成。

这座巍峨壮丽的高台,不仅是曹操彰显权势的象征,更是当时文人雅士汇聚的文化中心。

曹操带着诸子登台,兴致勃勃地让他们各自作赋,以展示才华。

曹植站在高台上,俯瞰着邺城的繁华与壮丽,脑海中思绪万千。

只见他略一思索,便援笔立成《登台赋》。

赋中写道:“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这篇赋文,不仅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更巧妙地将铜雀台的雄伟与曹操的文治武功融为一体,歌颂了父亲的雄心壮志。

曹操读罢,大为惊异,从此对曹植宠爱有加,甚至在与谋士们谈论继承人问题时,多次流露出对曹植的赞赏,认为他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曹植不仅文采出众,还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十六岁那年,他随父东征乌桓。

此次出征,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但曹植并未有丝毫退缩。

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疾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曹操在途中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观沧海》,而曹植也受到父亲的感染,创作了《白马篇》。

诗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以一位英勇的游侠儿为原型,展现出少年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诗中对游侠儿高超武艺的描写,以及他为国捐躯的决心,字字铿锵,充满了阳刚之气,成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此时的曹植,在文学与军事方面初露锋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让曹操对他寄予厚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植逐渐从一个单纯的文学青年,卷入了激烈的世子之争。

在这场关乎曹魏政权未来走向的权力角逐中,他的才华与性格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吸引了众多文人谋士的追随。

丁仪、丁廙兄弟出身名门,博学多才,尤其擅长文学创作,他们对曹植的才华极为钦佩,认为曹植才是最适合继承曹操大业的人选;杨修更是聪慧过人,学识渊博,曾担任曹操的主簿,对曹操的心思揣摩得十分透彻。

他们组成了“曹植四友”,成为曹植的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在曹操面前极力推崇曹植。

丁仪兄弟常常在曹操面前夸赞曹植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杨修则凭借自己在曹操身边的便利,将曹操的想法和动态及时告知曹植,帮助他更好地应对曹操的考验。

在他们的支持下,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与兄长曹丕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然而,曹植性格疏放,任性而行,不知调理,饮酒无度。

这种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是一种洒脱,但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却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生的两件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的一天,曹植在与友人饮酒作乐后,乘着醉意,驾车闯入禁道司马门。

司马门是皇宫的重要门户,专供皇帝出入,寻常人等未经许可不得擅入。

而曹植却在醉酒状态下,驾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驰道上肆意行驶,最后从司马门出宫。

这一行为严重触犯了曹操的威严,也违背了朝廷的礼法制度。

曹操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处死公车令,同时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以儆效尤。

曹植也因此逐渐失宠,曹操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同年,荆州局势危急,曹仁被关羽围困,情况十分危急。

曹操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

这是一个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

出兵前,曹操特意将曹植唤来,准备详细地告诫他相关事宜,传授作战经验和策略。

然而,当使者来到曹植府邸时,却发现他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根本无法受命出征。

曹操得知此事后,对曹植彻底失望,心中立他为世子的想法也彻底打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兄长曹丕善于权谋,矫情自饰。

曹丕深知父亲曹操重视人才和能力,于是他努力学习兵法、政务,在处理事务时表现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同时,他懂得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的恭顺和才能,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他还在宫廷中拉拢了众多势力,包括曹操身边的宫女和近臣,都为他说好话。

例如,他与曹操的宠臣贾诩关系密切,经常向贾诩请教如何在储君之争中获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火影:我成了宇智波最强王者

看图说话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土豆勇者

能变成光的雷奥尼克斯

梦回有亿年

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穷鬼自嗨

性转女频千金,我和霸总玩商战

平核

被逼出宗门后,我继承了一座神墓

时空归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