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赵襄,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在赵襄早有准备,提前安排了接应的船只,在一番苦战之后,他们勉强脱身。
这场遭遇战虽以赵襄等人逃脱告终,却让他深刻意识到,在这长江之上,单凭勇气难敌东吴水师的地利之便。
赤壁大火燃起时,赵襄正在后军押运粮草。
突然,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紧接着,冲天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江风裹挟着焦糊味扑面而来。
赵襄心中一紧,知道大事不妙。他登上高处,远远望去,只见曹军的战船在火海中挣扎,士兵们的哀嚎声随风传来。
混乱中,赵襄迅速组织手下将士,奋力突围。
他挥舞着玄铁剑,带领众人冲破敌军的封锁,保护着粮草一路撤退。
剑刃在战斗中卷了口,盔甲也被鲜血染红,但他始终没有退缩,死死护着粮草未失。
战后,曹操败退北方,赵襄因护粮有功,被曹操亲自召见。
曹操坐在营帐中,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烟尘却目光坚毅的年轻将领,心中颇为赞赏。
“子诚(赵襄表字),此败非战之罪,乃是天不助我。
他日重整旗鼓,还要仰仗尔等!”曹操拍着赵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赵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跪下行礼,发誓此生定当为丞相效犬马之劳。
此后数年,赵襄随曹操征战四方,在平定关中、征讨张鲁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随着战斗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更善于观察地形、分析敌情。
在一次与马超西凉铁骑的交锋中,赵襄发现敌军战马虽然膘肥体壮,但多不耐久战。
于是,他向主将建议采用游击战术,以轻骑骚扰、消耗敌军体力,待敌军疲惫不堪时,再集中兵力一举歼灭。
主将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大破马超。此战过后,赵襄声名远扬,被擢升为校尉,麾下将士皆称他“智勇双全”。
建安二十五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
此时的赵襄,因多年征战,已成为曹魏军中的一员虎将。
他被调往雍州,肩负起防御蜀汉北伐的重任。
雍州地处曹魏与蜀汉的交界地带,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失守,曹魏的西线将门户大开。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襄奉命镇守陈仓要道。
陈仓城虽不大,但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面对诸葛亮率领的数万蜀汉大军,赵襄手中仅有数千兵力。
然而,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对陈仓城的熟悉和多年的作战经验,精心部署防御。
蜀汉军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云梯、冲车、投石机等攻城器械轮番上阵。
赵襄组织士兵们用滚木礌石、沸油等进行反击,每一次敌军的进攻都被他顽强地击退。
城中箭矢用尽,他便组织百姓收集石块,将其打磨成石弹;粮草不足,他以身作则,带头缩减口粮,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战斗持续了二十余日,陈仓城在蜀汉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但始终屹立不倒。
当诸葛亮无奈下令退兵时,赵襄望着满目疮痍的陈仓城,终于支撑不住,瘫倒在城墙上。
他的身上布满了伤痕,玄铁剑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他知道,自己守住的不仅是一座城池,更是曹魏西线的门户。
魏明帝曹叡时期,赵襄因战功赫赫,官至振威将军,封关内侯。
然而,长年的征战让他落下了满身伤病,每逢阴雨天气,旧伤便隐隐作痛,折磨得他夜不能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怀念儿时在铁匠铺的日子,怀念父亲敲打的铁砧声,怀念那段宁静而又温馨的时光。
景初三年,赵襄向朝廷请辞,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谯县。
他重开铁匠铺,将玄铁剑擦拭干净,郑重地挂在墙上,不再轻易出鞘。
他的铁匠铺很快便热闹起来,不仅因为他精湛的手艺,更因为他传奇的经历。
每当有孩童围在铺前,他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讲述战场上的故事。
故事里有金戈铁马,有生死与共,更有乱世中一个普通人对和平的向往。
孩子们听得入迷,眼中满是崇拜,而赵襄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脸庞,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嘉平元年,一个宁静的夜晚,赵襄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五十八岁。
下葬那日,谯县百姓自发前来送行,送葬队伍绵延数里。
人们怀着崇敬与不舍的心情,送别这位从谯县走出去的传奇将领。
他的玄铁剑被供奉在祠堂,剑身上的斑驳血迹,成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最后的印记,诉说着一个寒门子弟从铁匠之子到沙场名将的传奇人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