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铺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京闻报反击,女主被兄弟三人轮流欺负的小说,地铺稀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倪元璐听了,狂怒的心终于冷静下来,沉吟道:“既如此,先不上报,把消息传出去即可,否则难消我心头之恨。”

高梅生无奈,只得默然相应。

倪元璐又道:“天家之事,且先不上版面,不过刘贼黑料可不止此事,他的月桂港强拆民宅,滥用民力,亦是人神共愤。”

高梅生依据过往的经验,大兴土木,向来是捞钱的机会,不怕没有黑料,于是点头道:“可,明日头版就以此为选题。”

次日,看到《京闻报》的陈芳良到国师府见刘桂生。

“国师,倪元璐殊为可恨,污蔑我养济院,明明我们拆迁都给了高额补偿,事主谁不称颂国师宽厚仁义,天下间再无第二个。”

刘桂生笑道:“无需担心,明日朝报正好宣扬月桂港的规划与进展,还可以把水泥研发之事放出风去,水泥试验品已推出,已用在一段河堤上。”

有争议是好事,越有争议热度越高,倒省了自己策划炒作。

第二天,朝报开设了辟谣专版,介绍了月桂港规划,以及动迁的补偿安置,养济院不仅支付搬迁费,还把窝棚住户安置到牢固保暖的大屋,个个动迁户都赞不绝口。

文章还举了几个例子,有名有姓,比如从密云罗定乡流落进京的鹦哥儿,热情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从家破人亡,几乎要饿死,是养济院救了他们,给了温暖安全的大房子,每日还能在港口工地做工,每日能挣一百文,听说养济院很快要建学塾,为养济院做工的人家,孩子都能免费入学,中午还管饭。众人感念国师大恩大德,甚至自发给国师建生祠。

专版还介绍了新型建材水泥,用水搅拌,形状变化自如,凝固后,坚硬如石。养济院已准备建窑生产水泥。

辟谣专版一经刊出,再次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跑到月桂港码头参观,见原来杂乱无章,垃圾遍地,甚至几步一具躺尸的地方已经变成生机勃勃的大工地,河边是河堤,正在修建的码头已经初具规模,码头后面的卸货区、货栈、客栈、酒楼等设施正在修建,而生活区的住房已经建好一部分,原先的窝棚住户就建在这里,用杉木和青砖盖的,还打了石基,一看就结实耐用。

众人还特地看了水泥河堤,有人用石头砸,果然固若金汤,其中几个商行伙计动了心思,决定回去向掌柜汇报,若能转卖水泥,自己得了赏钱升了执事,还怕娶不到媳妇?

还有人跑到朱雀坊围堵《京闻报》,大骂那些编辑、记者,甚至有人泼粪,后来五城兵马司出动,才算把《京闻报》的人解救出来。

密云罗定乡。

罗宝光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一张纸,再次确认道:“这便是咱家田亩的地契?”

罗黑娃道:“爹,这就是审计署给的,盖了县衙的章,错不了。”

罗宝光悠悠说道:“咱的祖产回来了,你爹我将来到了下面,也不怕没脸见列祖列宗了。”

“国师教导,自己的田产自己保护,晌午吃了饭,俺还要去训练,趁着农闲,多练些本领,宣传局的主事还说,护田组今后还要组织生产互助,互相帮衬,就不会有人穷疯了卖田产了。”

“国师真是想得周到,长远的事都考虑了。眼下青黄不接的,国师还发了粟米,怕咱们过不了眼前这个坎,连娘老子都没这么贴心的。”

“谁说不是,咱们护田组的,哪个不想着把命卖给国师。”

月桂港。

养济院已经迁入月桂港商业区一栋六层“高楼”,国师赐名“总部大楼”,这是这个时代罕见的高楼。

而且,这栋大楼还有个特别之处,大楼靠河那端装了部“滑轮梯”,用一人高的楠木栅栏围成一个轿厢,轿厢四周靠着栅栏安装了如今还非常金贵的透明玻璃,既保暖,又不影响视野。

滑轮一端套着三匹马,人进了轿厢,车夫驭马拉动滑轮,轿厢慢慢上升,到5层方止,国师赐名为“观光梯”。

自从观光梯建好,昭月就特别喜欢过来办公,随着高度上升,视野越来越宽阔,再看河面上波涛滚滚,浮光跃金,令人心怀大畅。

由于载重有限,只有养济院知事以上的高管和一些贵客才有资格乘坐观光梯。

晋翼会馆的章孝盛就被引导乘坐观光梯,随从留在一层门厅。随着轿厢上升,有些恐高的老章既害怕又激动。

国师真是会折腾,建了这么大一个港区,还谈笑间撂倒皇亲国戚、勋贵公卿,还有位高权重的阉宦,特别是裕王一案,朝堂气象一新,国师之势无人可挡。

当然,这些与自己无关,重要的是水泥,此物实乃百工神器,大兴土木之日不远,若能收获此不传之秘,自己必成晋商之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升斗烟民

上城之下

李马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油炸西红柿

美女总裁的僵尸老公

寅先生

师姐竟是同届,却是最粗的大腿

平安胡

四合院之:这个院里真有老祖宗

唯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