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普通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人,上下五千年,普普通通普通人,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在全国展开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极大地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给清政府的财政、军事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清政府在镇压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商品倾销下逐渐解体,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当时的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中国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中国必须进行变革,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应运而生,他们主要由一些地方督抚和朝廷官员组成,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这些人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主张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洋务派首先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以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力量。1861 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它主要生产子弹、火药、炸炮等武器,虽然生产规模较小,且以手工制造为主,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先河。随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能够制造枪炮、轮船、机器等多种产品,其生产的枪支、火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装备水平。例如,在一些局部战斗中,清军使用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武器,展现出了比以往更强的火力。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专门制造轮船,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的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轮船,在性能和质量上逐渐提升,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持。这些军事工业企业在创办初期,大多依赖外国技术人员和设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江南制造总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和制造一些武器装备,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单纯发展军事工业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交通运输不便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以实现“求富”的目标。民用工业的经营范围涉及航运、采矿、冶炼、纺织、铁路等多个领域。在航运方面,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局面,促进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在与外国轮船公司的竞争中,轮船招商局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拓展航线等方式,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它积极开辟国内沿海和内河航线,连接了许多重要的商业港口和城市,不仅促进了货物的流通,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轮船招商局还拓展海外航线,与国际航运市场建立了联系,提升了中国航运业的国际影响力。在采矿和冶炼方面,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厂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持。然而,汉阳铁厂在创办初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选址不当、技术不成熟等,但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调整,逐渐走上了正轨。为了解决铁矿石供应问题,张之洞派人在周边地区勘探矿源,最终找到了合适的铁矿,并建立了配套的采矿设施。在技术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设备,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研究,逐步提高了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洋务派还创办了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一批采矿企业,这些企业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工业生产对煤炭、金属等原材料的需求。开平煤矿采用了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了煤炭产量,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外汇。在纺织业方面,李鸿章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纺织技术和设备,生产的棉布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展。上海机器织布局注重产品质量和款式的创新,生产的纺织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在铁路建设方面,洋务派虽然面临诸多阻力,但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在修建过程中,詹天佑克服了地形复杂、技术难题多等困难,展示了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为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京张铁路的建成,缩短了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交通时间,促进了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同时,也为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铁路建设人才。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注重新式军队的建立。他们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军事现代化,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还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军队。首先是组建新式海军。清政府先后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等近代化海军舰队。其中,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它拥有先进的战舰,如定远舰、镇远舰等,这些战舰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北洋水师的军官和士兵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近代海军训练,学习了航海技术、海战战术等知识。例如,北洋水师的官兵在训练中,逐渐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能和作战方法,在一些海上演习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他们学习了如何操控先进的战舰,如何进行舰队编队航行,以及如何在海战中运用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御。同时,洋务派还在陆军中进行改革,采用西方的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训练新式陆军。李鸿章的淮军在发展过程中,大量装备了洋枪洋炮,并聘请外国教官进行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入侵的局部战斗中,新式陆军发挥了比传统军队更强的作用,展现出了近代化军事改革的成果。例如,在与太平天国后期军队的战斗中,新式陆军凭借先进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战术,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作战,取得了一些关键战役的胜利。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如在中法战争中的一些陆战战斗中,新式陆军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能力,给法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为了培养适应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洋务派还进行了近代教育与文化的变革。他们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化的外语学校,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和外交人才。京师同文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学校开设了英语、法语、俄语等多种外语课程,采用西方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口语练习、翻译实践等,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同时,还邀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和外交礼仪。福州船政学堂则是专门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的学校,它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航海技术、船舶制造等课程,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参与到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航海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此外,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等,回国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例如,詹天佑就是留美幼童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美国学习铁路工程技术,回国后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文化方面,洋务运动也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一些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被翻译引进,西方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对传统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反思,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进程。例如,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着作,将进化论等思想引入中国,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的变革和发展之路。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率先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开启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序幕。曾国藩注重人才的培养,他支持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在思想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这种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念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使得洋务派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与传统封建体制的关系,让洋务运动在初期得以顺利开展。例如,在创办新式学堂时,既注重传授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不背离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极为广泛。在军事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一系列重要的军事工业企业,使中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江南制造总局在他的领导下,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重要支柱。在民用工业方面,他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轮船招商局的成功运营,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民族企业的信心。在外交方面,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进行了多次交涉,虽然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维护中国的利益。在签订《马关条约》等条约时,他曾据理力争,试图减少中国的损失。在新式军队建设方面,他大力发展北洋水师,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同时也对淮军进行了近代化改造,提高了陆军的战斗力。北洋水师在他的大力投入下,拥有了先进的战舰和训练有素的官兵,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海防的重要力量。例如,他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战舰,如定远舰和镇远舰等,还建立了完善的海军训练体系,聘请外国海军军官进行指导,提高了北洋水师的整体素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欢乐颂:开局让我当纯爱战神?

我有十八把键盘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北山智叟

狐灵情笺:尘世恩约

张秀轩

破晓时我们转向东方

粉色烟灰

野火暗涌

三里尘

纽约1990

海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