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三袋盐的聘书,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梦幻蓝天,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快递车扬起的尘土还未散去,合作社院子里已经炸开了锅。龙安心盯着那个从北京寄来的大信封,烫金的\"中国科学院\"徽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信封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看来是辗转了不少地方才送到这个偏远山村。

\"拆啊!\"小李急得直跺脚,手里的快递刀往前递了又递。

龙安心深吸一口气,小心地划开封口。里面是一份精装的聘书,封面用汉苗双语印着\"特约研究员\"几个大字。翻开内页,务婆的名字赫然在列,聘任单位是\"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融合研究中心\"。

\"真的成了!\"小李一把抢过聘书,大声念出附信内容,\"'鉴于务婆同志在苗族物候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哇!还有工资!每月六千块!\"

院子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年轻人已经掏出手机,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发到社交平台。龙安心却注意到信封底部还有一张便签纸,上面潦草地写着:\"请务必说服老人家接受。前两次派去送聘书的工作人员都被赶出来了。——金\"

\"务婆知道了吗?\"龙安心问。

吴晓梅摇摇头,耳垂上的银蝴蝶轻轻晃动:\"阿公去说了,还没回音。\"

正说着,吴家叔公拄着拐杖从鼓楼方向走来,脸色古怪得像吞了只活青蛙。

\"怎么样?\"龙安心迎上去。

老寨长摇摇头:\"她说...不要纸片子,要三袋盐,一口铁锅。\"

\"什么?\"

\"原话是:'科学院要是诚心,就送三袋青盐,一口三脚铁锅。别的不要。'\"吴家叔公模仿着务婆的语气,\"还说要贵州产的土盐,不要超市里那种精细盐。\"

龙安心和小李面面相觑。六千块的月薪不要,要盐和铁锅?

\"我查查...\"小李飞快地划着手机,\"有了!苗族传统里,盐代表智慧传承,铁锅象征生活保障。以前歌师收徒,徒弟要送这三样拜师礼。\"

龙安心恍然大悟。务婆不是在任性,而是在用自己方式定义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是被动接受\"聘用\",而是主动确认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我去准备。\"吴晓梅已经转身走向仓库,\"合作社有给腌菜坊备的土盐。铁锅...杨公应该能打一口。\"

\"等等。\"龙安心叫住她,\"如果这是'拜师礼',那科学院就是'学生'了?\"

吴晓梅嘴角微微上扬:\"在务婆眼里,难道不是么?\"

---

三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职仪式\"在鼓楼前举行。中科院派来的代表是位年轻的女博士,戴着黑框眼镜,一脸学术精英的干练气质。当她从后备箱搬出三袋印着\"黔山牌\"的粗盐时,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这是按您要求准备的贵州土盐。\"女博士推了推眼镜,普通话标准得像新闻播音,\"铁锅...我们联系了贵阳的老字号铁匠铺,但时间太紧...\"

\"在这里。\"

杨公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老人今天罕见地穿了件干净的对襟衫,身后两个徒弟扛着一口崭新的铁锅——黝黑的锅身上刻着细密的星辰纹,三只脚做成鸟爪形状,栩栩如生。

\"昨晚赶出来的。\"杨公拍了拍锅底,金属发出沉闷的回响,\"纯生铁,按古法锻造,不掺半点化学料。\"

女博士看得目瞪口呆。她小心地接过铁锅,差点没拿住——实打实的生铁比想象中沉得多。

\"请跟我来。\"吴晓梅引着女博士走向鼓楼,\"务婆在等您。\"

鼓楼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务婆今天穿了件靛青色的新衣,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那支银簪在火光中闪闪发亮。她端坐在主位,左右分别是吴家叔公和龙安心,俨然一副传统苗家\"议榔\"的架势。

女博士显然被这个阵仗震住了。她局促地站在火塘边,手里的铁锅越来越沉。

\"放这里。\"务婆用苗语说,指了指面前的地面。

吴晓梅翻译后,女博士如释重负地放下铁锅,又赶紧把那三袋盐整齐地码在旁边。盐袋上的\"黔山牌\"商标与古朴的鼓楼形成鲜明对比,有种奇妙的时空错位感。

\"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女博士刚开口,务婆就抬起手制止了她。

老人用苗语说了很长一段话,吴晓梅同步翻译:\"她说,土地教人种庄稼,不是为了让你们写在纸上,是为了让人吃饱饭。科学院想学可以,但要记住——\"

务婆突然改用生硬的汉语,一字一顿:\"不、能、骗、土、地。\"

女博士愣在原地。龙安心看见她眼镜片后的眼睛眨了又眨,学术精英的淡定面具出现了一丝裂痕。

\"我...我保证。\"女博士结结巴巴地回答,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纸,\"这是研究计划,我们想系统记录《播种歌》里的物候知识...\"

务婆看都没看那些纸,而是伸手摸了摸铁锅的边缘,又捏起一撮盐撒进火塘。火苗立刻窜高,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行啦。\"老人满意地点点头,\"明天开始,唱三天。\"

就这样,中国最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最高学术机构的合作,在一口铁锅和三袋盐的见证下达成了。女博士临走时,龙安心注意到她偷偷用手机拍了铁锅的照片,还捡了一粒漏在地上的盐晶小心包起来。

\"她会懂的。\"吴晓梅轻声说,\"真正的研究者都明白,知识不分贵贱。\"

当天晚上,合作社收到了《农业遗产》期刊的样刊。金教授那篇《苗族古歌中的物候智慧与现代科学验证》被放在首篇,足足占了十二个版面。龙安心翻到参考文献部分,惊讶地发现第一条就是\"务婆口述,吴晓梅翻译《苗族播种歌全本》\"。

\"上学术期刊了!\"小李兴奋地举着杂志满院子跑,\"我们务婆是学术权威了!\"

龙安心笑着摇摇头,继续翻阅杂志。在最后一页的\"下期预告\"中,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苗族农耕仪式中的声波与植物生长关系初探》。作者署名是...中科院声学所?

他正想细看,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他心头一紧——林妍。

\"恭喜啊,学术明星。\"林妍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依然带着那种居高临下的调侃,\"没想到你们真能把种地搞出名堂。\"

龙安心走到院子里,远离欢庆的人群:\"有事?\"

\"谈合作。\"林妍的单刀直入令人意外,\"不是黔丰那种。我个人投资,帮你们把'古歌米'做成高端品牌。\"

\"条件?\"

\"三千万,占股20%。\"林妍报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不动你们的种源和技术,只要独家代理权。\"

龙安心望向远处的梯田。暮色中,新插的紫米秧苗已经泛出淡淡的紫色,那是硒元素富集的标志。三千万,足以让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十倍...

\"为什么?\"他直接问出关键,\"黔丰不是已经在邻县种紫米了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因为他们种出来的...不一样。硒含量只有你们的三分之一,花青素几乎检测不到。\"林妍的声音罕见地透出挫败,\"我们试了所有方法——同样的海拔,同样的土壤成分...\"

\"但没用《播种歌》?\"龙安心忍不住打断。

又是一阵沉默。远处,务婆的歌声隐约传来,老人正在为明天的录制做准备。

\"安心,传统智慧需要现代商业才能发扬光大。\"林妍终于开口,语气软了许多,\"你清楚我的资源和人脉...\"

\"我需要考虑。\"龙安心没有直接拒绝,\"等第一批'古歌米'收成后再说。\"

挂断电话,龙安心走回办公室。桌上摆着新设计的\"古歌米\"包装样品——深紫色的米袋上,一只简化的蝴蝶纹样展翅欲飞。他翻到背面,那个大大的二维码旁边是一行小字:\"扫码聆听千年农谚\"。

手机扫描后,屏幕上出现务婆唱《播种歌》的视频。老人沧桑的声音讲述着如何观察枫香落叶,如何用火塘灰拌种,如何根据云彩形状判断降雨...这些被现代人视为迷信的古老歌谣,刚刚获得了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认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靠赶海起家,校花反过来追我

半白半黑

我正在古墓现场直播

风落樱满肩

技能全神话?抱歉,我掠夺的!

忘尘不忘仙

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

琅琊君

失踪十年后,大小姐回来了

荢璇

爆裂飞车:我的飞车是神兽

祈愿的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