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生意场,哈哈哈,大明,微微的薇,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县令闻声也动了起来,他觉得去年水患淹了长安是水渠年久失修,他害怕今年再来一次,于是他开始出入各个大户家。
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是在给茹家铺路呢。
知道了又如何?
修水渠对所有人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万一今年又有大雨呢。
三日之后,五百两银子落到余令和茹让的账头上。
衙门这次要采买三万块砖石,要的是一尺长,四寸厚的大砖。
余家煤石生意又接了一个大单,二百两的煤石采购单。
南山窑口由一个变成了三个,原本清理河道和沟渠的人由七个村子变成十个村子,妇人和孩子都上了。
妇人负责和泥。
后来的这些人是按日算工钱,一日两个钱,制坯的劳力工钱另算。
具体是多少没有人知道,余令不让说,反正所有人都羡慕制坯的人。
装窑人工余令选择了半大的孩子。
在这个不忙的季节他们最闲,他们闲着很不好,精力旺盛的他们会想着法去玩。
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玩出了毛病。
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意,能克制住自己,有的孩子玩着玩着就成了贼偷。
余令在京城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因为没有人管,打起架来不要命。
所以,余令给他们开了一文钱的工钱,外加一顿饭。
不是余令吝啬,更不是虐待童工,这个活原本其实可以不花一分钱的,制坯的工人会顺带的把这活做了。
余令这是善举。
因为这个善举,余令的名声再次拔高。
不欺负人,不骂人,只要把活做好,承诺的什么就能做到什么。
望着忙碌且听自己指挥的数百人,余令抬起头望着南山。
这附近的沟渠快清理完了,泥也少了。
山上虽然有很多土,但那里都有主,可以挖,但得给钱。
只要这么做了,收益就少了,这完整的一个行当里必有一群人的收益是受损的,钱倒无所谓。
余令在乎的是信誉。
在大明,只要信誉好,你去拿货可以不用给钱,什么时候有了再给。
只要信誉好,那就可以随时白手起家。
信誉不好,那就得真金白银说话。
朱家的信誉就不好,真要找个由头。
那还得从第一任秦王开始,如果这天下不是姓朱,没有人愿意跟朱家来往。
而且,城里对砖石的需求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砖石生意迟早会归于一个非常平稳的时期,也就是不赚钱。
需要迫切的“转行”!
所以余令把目光瞄准了南山,瞄准了在山里收保护费的那群人,做生意赚钱,也没有抢钱快。
家里的那位可是活向导。
“令哥,泥好像快不够了!”
余令点了点头:
“是啊,你想想去年被大水淹没的沟渠,你再看看现在的沟渠,我头一次见有人把沟渠挖的这么深。”
“啥意思!”
“啥意思?这生意做不长久了呗!”
茹让明白了余令的意思,他知道用别人的山来烧砖一样可以赚钱,但成本无疑增大很多,便宜砖的优势就没了。
生意场跟做人一样,运气来了就赶紧往死里干,一下子就能赚一辈子甚至数辈子的钱。
一旦时运不济……
那就再也起不来了。
他不知道的是,余令、他茹让,再加上这群人都是彼此的时运。
可茹让舍不得,他舍不得发钱的时候众人的笑脸。
有的人甚至磕头拜谢自己,喊着荒年不可怕了。
舍不得,那一张张笑脸。
可是……
茹让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望着余令道:“你有法子对吧!”
“有!”
“什么法子?”
“进山剿匪!”
茹让闻言扭头就走,他觉得余令的想法太疯狂了,就凭这群老弱病残,去南山剿匪,怕是进去送死吧!
走了几丈距离,茹让又折返回来。
“多大把握!”
“两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