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成功不必在我
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成功不必在我,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姜禾,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只野兔大概能换多少银钱?”知县又问。
“这个要看野兔的大小和毛色,若是同等重量下,毛色越纯价格便越高,像三四斤的白毛兔,能卖到五十文,若是杂毛兔便只能卖个四十文,甚至更少。”
说到这里,沈淮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兔子一窝通常有五六只,若是发现一窝,就能赚个两三百文,差不多够给学生买一刀纸了。”
谢知县觉得沈淮挺真实的,笑道,“怪不得你经常进山呢。”
说罢,偏头对旁边的侍卫道,“将我们从京城带来的沁烟纸,匀出来一份,送给沈秀才。”
沁烟纸是京城名纸。
此纸不仅工艺复杂,润墨性好,还能抗老化防虫蛀,并且纹理自然,深受文人追捧。
据说,在沁烟纸上作画,可经百年,纸色如新。
而且产量稀少,只流通于高门世家。
沈淮满脸欣喜,“多谢大人。”
旁边的教谕和教授们眼馋了,恨不得也开口问要几张。
这时,成绩排前五的学生来了。
看到顾舟也在其中,沈淮便知道教谕是按照去年岁考的排名叫人。
除了顾舟,其他三人都是甲班的,沈淮很熟悉。
“学生见过知县大人、教谕,见过诸位教授、直讲。”四人齐齐行礼。
“不必多礼,坐。”知县指着沈淮旁边的位置。
几人早就看到沈淮了,当场脑补了很多。
尤其是顾舟,心情十分复杂。
箭术比试,沈淮无疑成为县学的焦点,众多学子对他的箭术崇拜不已。
便是苏郁白,都被掩盖锋芒。
不过,此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几人依次坐好,等待知县和教谕的问话。
“今日谢大人莅临县学,观看了精彩的箭术比试,便也想看看大家的学问。”李教谕开口,“你们都是县学的佼佼者,对接下来的交流,可有信心?”
顾舟看了沈淮一眼,率先出声,“教谕放心,学生定会全力以赴,不负县学栽培。”
“好!”教谕叫了声好,视线扫过其他人,“你们呢?”
沈淮拱手,“学生定当尽力,不坠县学盛名。”
其余两人也跟着说,“学生有信心。”
教谕见状,视线投到旁边的知县,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知县扫了一眼坐下的五人,手中的团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掌心,许久才缓缓开口,“那本官便先问问你们,若将一坛美酒倾入江河,如何取回?”
沈淮下意识的看向谢知县。
谢知县也看着他,仅一眼,便将视线抽回。
教谕和教授们见知县问了同一个问题,不禁面面相觑。
而在座的五名学生,除了沈淮,其余四人皆神情各异。
顾舟起初觉得知县这个问题,简直无稽之谈,可是想想,堂堂知县不可能问这么没深度的问题。
其他人的想法,跟顾舟差不多。
他们绞尽脑汁,都觉得酒水倒入江中,不可能取得回来。
此时,他们陷入了常规思维之中,跳不出问题本身。
一盏茶功夫之后,知县指着顾舟道,“你先来。”
顾舟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居然是第一个回答。
他起身时,下意识的看了沈淮一眼,“回大人,美酒倾入江中,等于酒水融入江中,不管用什么器物去装,取回来的只会是江水,而不是酒水,因为一坛酒太少,而江水太多。”
这个回答,教谕和教授、直讲们就知道不合格
果不其然,只见知县神色淡淡的指着另一个人,“你呢?”
那人大方承认,“回禀大人,学生暂未想到答案。”
“没有不懂装懂,很好。”知县继续指着第三人,“你来回答。”
第三人局促不安道,“大人,学生……学生学识有限,还请大人海涵。”
“别紧张,坐下吧。”谢知县面色不变,视线落在第四人的时候,说道,“本官希望听到不一样的回答。”
第四人瞬间汗颜无地,“学生愚钝,请大人责罚。”
教谕和一众教授、直讲,见四人都回答不出,面上有些挂不住。
然后,他们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授课水平是不是真的不行。
“此问,放到江南之地,亦没多少人能回答,你们无法破题,情有可原,坐下吧。”知县声音随和,完全没有因为学生回答不出来而生气。
他抬手示意学子坐下后,视线落到沈淮身上,“沈淮,该你了。”
“是,大人。”沈淮缓缓起身。
“本官希望你有不同的回答。”
“学生尽力。”
大家的视线集中的沈淮身上。
顾舟更是紧紧的盯着沈淮,想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
答不上的三人,亦将希望寄托在沈淮身上,希望他能答出来,保住县学的颜面。
教谕却莫名相信沈淮能给出不同的回答。
沈淮略作沉思,回答道,“大人,美酒倾入江河之中,恰似春雨润泽万物,难以复聚,但春雨虽散,却能滋养万物,催生繁华硕果。
我等士子投身世间,当向春雨看齐,以自身才学为养分,为百姓谋福祉。
兴水利,促农桑,创办学堂,扶危济困。
如此,士子的价值便如春雨后的繁茂生机,扎根世间,虽未取回美酒,却能让江河所经之处,充满生机。
而此道,是以点滴善举,汇聚人间大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