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语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工业思想的萌芽(四),民国的先生,星星语话,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老爹却没有回答苏俊的问话,只是在那里沉思,又似在计较着什么?
见金老爹迟迟不答,苏俊心急如焚,声音不自觉拔高:“老爹,这红药里是不是有什么特别难寻的珍贵药材?”
金老爹缓缓摇头,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关键不在药材,而是这红药的制作工艺实在太过繁杂,精通此道的制药师傅太难找了。”
苏俊急得直搓手,脱口追问:“究竟难在哪里?”
金老爹摩挲着胡须沉吟片刻,语调不疾不徐:“这红药的难处,归结起来有三桩。头一桩,是药材前期处理如同走钢丝——萃取时,选哪种溶剂、把控多久时长、维持多高温度,样样都得精准到分毫;浓缩环节更是容不得半点差池,稍有疏漏就会折损药效,毁掉整锅药材。”
他顿了顿,神色愈发凝重:“第二桩,难在炮制配伍。就说乌头这类毒性药材,光是炮制就得经过浸、漂、煮、蒸多道工序,火候稍过药效衰减,火候不足又暗藏毒性。待炮制完成,还得在特定时机掺入秘制解毒药,如同在刀尖上跳舞,错一步便是满盘皆输。”
最后,金老爹重重叹了口气:“第三桩难在调和成型。几十味药材要磨成不同细度的粉末,按比例调配时得用戥子称到厘毫不差,混合过程既要保证均匀,又得拿捏好湿度与温度。从成药到干燥,每个环节都像在解连环扣,稍有闪失,这药就成了废柴。”
苏俊原本因希望而亮起的眼睛,在听完金老爹的话后瞬间黯淡下去,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颓唐地垂着头。
就在这沉默压抑的氛围中,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药铺的后门传来。
小伍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俏皮的喊道:“爹爹,苏先生,走,吃米线啰!再不吃可就凉啦!”
苏俊眉头拧成死结,拖着沉重的步子挪进厨房。
瓷碗里米线蒸腾的热气拂过他紧绷的脸,却暖不了眼底的阴霾。
他木然夹起一筷子米线,机械地往嘴里送,酸辣鲜香的汤汁在舌尖漫开,可满心满脑都是红药制作的重重难关,再美味的食物此刻也如同嚼着木屑,没了半分滋味。
金婶婶正擦着灶台,余光瞥见苏俊失魂落魄的模样——他盯着碗里的米线发怔,筷子在汤里搅来搅去,却没往嘴里送几口。
她放下抹布,笑着打趣:“小苏,莫不是婶子的手艺退步了?瞧你这吃法,倒像是在数米线的根数呢。”
苏俊刚要开口解释,金老爹却先一步开了腔,声音里带着几分叹息:“他哪是嫌米线不好吃,是为红药的事儿愁得没了胃口。”
“红药?!”金婶婶惊得提高了声调。她猛地转头看向丈夫,目光里满是惊讶与了然,“当家的,你说的可是咱们家传的那盒?就是当年给莫老邪治枪伤的……”
金老爹沉沉地点了点头,眉头又不自觉地皱起:“可不是那药。”
金婶婶围裙上还沾着水渍,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打转:“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打起红药的主意了?”
金老爹重重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眉心:“还不是为了救人。外头有人急需这药续命,实在没办法了。”
“哎哟!”金婶婶手里的木勺“当啷”撞在锅沿上,“这药连爹那样的老把式,一辈子才做出几盒。你又不是不知道,光是炮制乌头那一步就得熬上三天三夜……你还真打算蹚这浑水?”
金老爹盯着碗里渐渐凉透的米线,喉结动了动:“总得试试。”话音未落,他又苦笑一声,摇头道:“可就算拼尽全力,一次也就能做出一二盒。苏俊要救的人多,这点药……怕是杯水车薪。”
苏俊握着筷子的手微微发颤,二老的对话如重锤般砸在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