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千秋节上,李瑄的礼物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章 千秋节上,李瑄的礼物,公媳欢情沈曼最新章节更新,落叶凋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水王太高看他了,就他,穿上绯袍已是极限。”</p>
安禄山也指了一下杨钊。</p>
他哪想过平时在兴庆宫对他点头哈腰的杨钊,会在不久后平步青云。</p>
就算杨家有人更富贵,也应该是杨铦和杨锜,怎么会轮到杨钊呢?</p>
与此同时,杨钊突然看到李瑄和安禄山都指了他,好像在议论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p>
“安将军随意,我就不陪你了。”</p>
李瑄丢下一句话后,转身离开。</p>
安禄山脸上横肉一动,不过很快就平息下来。</p>
他准备向李隆基献上精挑细选的宝物。</p>
李瑄在千秋宴上,明显能感觉到一部分朝臣疏远他。</p>
主要是李瑄干的事情,太让大臣们恼火。</p>
还好李瑄的人也不少。</p>
杨慎矜、杨璹这种,都有把柄落在李瑄手中,哪怕李瑄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得为李瑄效力。</p>
还有以前李适之的提拔的人,只要不是李瑄搞得天怒人怨,他们在朝堂上都会支持李瑄。</p>
李瑄的光辉事迹,注定还会有一批想与李瑄亲近的拥趸。</p>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将向他示好的官吏一一记在心里。</p>
王维、吴道子、席豫、崔颢等人虽然没有派系。但王维一向支持李瑄。</p>
鉴于王维在朝廷中“诗文派”的地位,必然会使其他诗人对李瑄产生意愿。</p>
昨日下朝,李瑄已经与王维耍过一天,今日只需互相执礼。</p>
李适之似乎不受李瑄的政治影响,和汝南王等一旁闲聊。</p>
李玉莹在这种宴会上没什么熟人,她见虫娘孤零零的一人,主动与她攀谈,得知虫娘是李隆基女儿,她很惊奇,以为虫娘是公主。</p>
但虫娘却说自己不是公主,父皇让她管理皇宫中的道观。</p>
李玉莹与虫娘聊着聊着,就有止不住的趋势……</p>
“天水王……”</p>
李瑄刚与一名郎中话毕,杨钊凑上来。</p>
他为飞黄腾达,早有自己的算计。虽然李瑄似要与许多大臣对着干,但杨钊知道,只要圣人宠信李瑄,李瑄就是当今第一臣,没有人能奈何李瑄。</p>
李瑄在李隆基身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对李隆基有极大的影响力。</p>
“杨度支,祝你高升!”</p>
李瑄向杨钊说道。</p>
从一个兵曹参军,到度支员外郎,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p>
“我与您相比,就如小珠对太阳。能得您的祝贺,我三生有幸。”</p>
杨钊又发挥他溜须拍马的本领。</p>
“对了,杨度支和安将军是否有仇怨?”李瑄笑了一下后,突然向杨钊问道。</p>
“安将军?安禄山吗?我与他没见过几面,怎么会有仇怨呢?”</p>
杨钊非常不解,他在兴庆宫中,还拍过安禄山马屁,让安禄山替他美言几句。</p>
“噢?刚才安禄山说你是靠女人上位的小人,我还以为他与你有仇怨呢!”</p>
李瑄不紧不慢地向杨钊说道。</p>
“这个杂胡!他还有脸说我吗?天水王您尊贵的血脉,可不能相信杂种的鬼话!”</p>
杨钊气量不大,由此对安禄山产生恨意。</p>
他刚才看到安禄山用手指他,直接相信李瑄的话。</p>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安禄山在李瑄的引导下,显露出对杨钊的不屑。</p>
不仅是安禄山,但凡是一个正常的大臣,都不喜杨钊这样整天溜须拍马,甚至见谁舔谁的风格。</p>
关键是杨钊升官速度飞快。</p>
现长安城中汇聚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进士之位。</p>
考上进士也只是有做官的资格,被吏部铨选失败的,大有人在。</p>
甚至还有着读书人皓首穷经,数十年头发花白,还未考上进士。</p>
“圣人千秋寿宴,不必动怒。如果与安禄山有间隙,要及时调解!”</p>
李瑄又对杨钊说一句话后离开。</p>
杨钊哪会调解,将这笔账记在心里,等他富贵,一定会给安禄山这死胖子好看。</p>
“圣人至……”</p>
上午辰时六刻刚过,李隆基坐着龙辇,与杨玉环一起来到兴庆宫前。</p>
侍从和女官纷纷上前拱卫李隆基和杨玉环下马车。</p>
“拜见圣人!”</p>
“拜见贵妃娘娘!”</p>
宴会之上,千人齐礼。</p>
“诸位不必拘束……”</p>
李隆基让所有人平身。</p>
“祝圣人万寿无疆!”</p>
“祝圣人春秋不老!”</p>
左右宰相向李隆基献上贺礼,并送上祝寿语。</p>
左右相代表文武百官,其他大臣在旁边看着就行了。</p>
李隆基的时间很宝贵,哪有闲心看着大臣们一个个的送礼。</p>
除非李隆基指名道姓,要观看大臣送出的礼物。</p>
宰相过后,是太子、皇子、公主、驸马,对李隆基行大礼。</p>
这是晚辈执礼。</p>
李隆基接受皇子公主们的礼物和跪拜的时候,杨玉环眸光流转,宴会场地太大,圣人来临之前,大家都三五成群,纵如此,她还是一眼看见李瑄的位置。</p>
在她十丈之外,如鹤立鸡群一般。</p>
“七郎和禄山何在?”</p>
皇子公主们行礼完毕后,李隆基听说李瑄和安禄山二人都尽心为他准备礼物。</p>
既然是尽心,肯定要在寿宴上观看。</p>
安禄山送礼太多次,李隆基倒是不稀罕。</p>
而李瑄貌似只送过来一个七彩鹦鹉。</p>
他期待李瑄送他为何物?</p>
“拜见圣人,祝圣人长生不死,成为神仙。”</p>
安禄山抱着自己的礼物,向李隆基一拜,他祝贺的话也很特别,好像是随意脱口而出,看起来无比真挚。</p>
“禄山有心了。”</p>
李隆基听了仰头一笑。</p>
“此为臣征讨契丹时,在大山中发现的人参,此人参比寻常的人参更大,估计有数百年的时间,听说人参能延年益寿,我立刻就想到圣人。”</p>
安禄山将盒子打开,露出人参。看起来比一般的人参大不少。</p>
人参不稀奇,李隆基宫中多的是。跟这个差不多大小的也喝过,主要是安禄山这么有孝心,让他很开心。</p>
“圣人,此为吐蕃赞普金箭,据说是松赞干布打造,能调集吐蕃的千军万马,今以此奉上,祝圣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
李瑄将赞普金箭交给李隆基,也算寿礼之一。</p>
李隆基接过赞普金箭,手持赞普金箭,仿佛将吐蕃掌握,这种感觉让他很美妙。</p>
就在李隆基准备夸赞李瑄的时候,李瑄呈上另一件寿礼。</p>
李瑄一招手,一名宦官抱着一个罐子,到李瑄面前。</p>
“启禀圣人,此罐中有柏海之鱼数尾。臣请寿宴之时,烹为美味,品尝柏海之鱼有何不同……”</p>
李瑄向李隆基介绍罐中之物。</p>
他让人将记录着《大河序》的大碑立在黄河源头以后,抓回数百条柏海鲤鱼。</p>
一路上勤换水,依然死了大半。</p>
柏海的鲤鱼意义非凡,因为这代表李隆基统治新的领土。</p>
新岁吃新鱼,也是炫耀李隆基的功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