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
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3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公媳欢情沈曼最新章节更新,落叶凋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时,安禄山下令范阳守将牛廷阶率领一万余燕军南下,配合史思明夹击唐军。</p>
此时,范阳彻底空虚。</p>
如果这次再失败,后果不堪设想。</p>
而且范阳东北面的平卢也有一些不对劲。</p>
史思明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连败这么多次,他不信自己一次也胜不了。</p>
他放弃许多已经攻占的郡县,不顾各地义兵,再收拢一些散亡士兵,共计两万五千人。</p>
邺县、广平郡、巨鹿郡、赵郡、上谷郡、博陵县、文安县、魏郡、信都地区,这些都是史思明一手攻下的地方。</p>
但此时也只能恩威并施,让大燕任命的官吏帮他们看守郡县。</p>
加上蔡希德和牛廷阶的兵马,一共四万五千人。</p>
这是史思明兵力最雄壮的时刻。</p>
而唐军现在要守卫许多堡垒、城池,能抽调也就三四万人。</p>
和历史上不同,本来从洛阳至定州的援军有两万人,且有一部分曳落河和同罗精骑,现在则没有。</p>
同罗精骑和曳落河已经全部被调至陕郡。</p>
时至六月下旬,郭子仪已经肃清博陵郡大部分堡垒、县城,在探知阴魂不散的史思明又卷土重来后,他和李光弼的大军在恒阳县驻扎。</p>
燕军士气正锐,李光弼看出史思明想急切歼灭他们,遂建议郭子仪继续耐着性子,采取疲兵之计。</p>
郭子仪听从李光弼的意见,下令深沟高垒,鹿角、强弩在外,呈防守阵型,不与燕军直接交锋。</p>
史思明想用强弩破阵,强攻高垒,失利,不得不退。</p>
他在何千年的献策下,截断郭子仪、李光弼的退路,绝其粮草,便可不攻自破。</p>
但李光弼、郭子仪怎会没料到这一点?</p>
他们选择的营地,进可攻,退可守。</p>
可不单单是防御。</p>
他们白天在营垒中耀兵扬威,烤肉的香味飘十里。</p>
夜晚分别派遣王思礼、仆固怀恩、陈回光、长孙全绪偷袭燕军大营。</p>
但又不完全偷袭,点到为止,一旦燕军喊杀抵挡,便有序撤退。</p>
叛军身陷局中,忙于应付,无法休息,数日以后,人困马乏。</p>
“李光弼、郭子仪,你们这两个鼠辈,匹夫,竖子……”</p>
史思明愁得一抓都会掉一大把头发。</p>
他一直与胡人作战,自以为和李瑄比肩,一向把自己视为大燕二号人物。</p>
可连月的打击,让史思明欲罢不能。</p>
崔干佑的潼关大胜,已动摇到他的地位。</p>
难道胡人统帅,真比不过汉人吗?</p>
但都到这个时候了,史思明只能咬牙坚持。</p>
他希望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粮草耗尽,给他可乘之机。</p>
七月三日,郭子仪、李光弼见时机成熟,他们率领兵马出营垒,向嘉山方向而去。</p>
史思明大喜,以为唐军粮草用完,立刻令大军出营追击,洗刷耻辱。</p>
殊不知,李光弼和郭子仪依旧在诱导史思明,他们之所以到嘉山,只想占据有利地形。</p>
而且嘉山距离他们只有十里左右,大军很快就到达,占据一个陡坡形的平原道路。</p>
燕军越来越近,直接冲上高坡,准备一举冲破唐军。</p>
但李光弼、郭子仪麾下数千骑在仆固怀恩和王思礼的率领下,当场掉头,向下俯冲。</p>
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势,地动山摇。</p>
“咚咚咚……”</p>
随后,擂鼓声声,郭子仪一声令下,全军开始向下冲锋。</p>
燕军阵型不整,见唐军气势突变,慌乱之下,阵型更乱。</p>
千军万马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相互撞击。人喊马嘶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苍穹撕裂。</p>
唐军骑士挥舞着横刀,寒光在人群中交错闪烁,每一次冲击都有上百人倒在半坡,血流成河。</p>
马蹄扬起漫天尘土,心惊肉跳的燕军在这片混乱中敌我不辨,自相残杀。</p>
“挡住,一定要挡住!”</p>
史思明骑在马上大吼大叫,向没有上坡的燕军士卒指挥。</p>
燕军毕竟人多势众,他不信唐军能把他们全部冲垮。</p>
只要挡住这一波攻势,就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p>
可事与愿违,唐军在大将的率领下,英勇无畏,燕军士气崩溃,前军逃跑,又挤散后军。</p>
率领前军的大将牛廷阶,来不及撤退,当场死于乱军之中。</p>
唐军骑兵已经冲到侧翼,将燕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p>
燕军大将何千年被唐将王思礼一回合手刃。</p>
“不准退!不过一死而已!”</p>
史思明动了肝火,他亲自披挂上阵,带着数百亲卫冲杀,试图挽回颓势。</p>
毕竟年纪不小了,不再是年轻的时候,史思明虽然杀死几名唐军,但燕军没有一点反败为胜的可能,甚至还有燕军骑兵四散逃跑。</p>
一个时辰后,史思明的亲卫也被唐军骑兵杀死一半。</p>
“大帅快跑!”</p>
见仆固怀恩率领一队骑兵杀来,左冲右突,犹如战神一般,彪悍凶猛。</p>
亲卫长赶紧劝说史思明撤离。</p>
史思明面色一白,他收回刚才的豪言壮语,立刻掉马逃跑。</p>
这一刻,燕军大纛倒下,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p>
几乎没有再抵抗的燕军,不是在逃跑,就是趴在地上投降。</p>
史思明的亲卫为掩护史思明逃跑,被仆固怀恩一矛一个,全部战死。</p>
“啊……”</p>
史思明被一名唐军小卒追杀,杀死这名唐军小卒后,又听马嘶,如惊弓之鸟从战马上掉落,兜鍪滚落在地下。</p>
他见又有唐军追来,肝胆俱裂,不顾再骑马,向军营方向跑。</p>
披头散发,鞋子都跑掉了,赤着脚拖着一根断枪,踉踉跄跄地跑回军营,然后带着残兵败将跑回定州城。</p>
蔡希德再次发挥他逃跑的长处,发现事情不对劲后,立刻脚底抹油骑马逃离,他比史思明幸运。</p>
又过一个多时辰,唐军彻底结束战斗。</p>
此战郭子仪、李光弼斩杀、俘虏叛军三万,缴获战马五千。</p>
嘉山大捷,为史思明第四次大败。</p>
和之前三次不同,这次一败涂地。</p>
会直接影响到洛阳的安禄山。</p>
李光弼乘胜追击,进围定州城。</p>
史思明由于没有曳落河和同罗精骑的支援,比历史上败得更惨,没有机会再守卫定州城。</p>
在李光弼还未赶到的时候,史思明在定州城劫掠一番后,率领亲信,以及数百骑逃回幽州。</p>
博陵郡光复!</p>
四战四捷,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席卷河北。</p>
再加上李光弼和郭子仪拥护天策上将,使河北郡县看到希望,他们杀死伪官,宣布归附大唐。</p>
义军也先后切断所有道路。</p>
一时之间,河北十七郡全部归属于大唐,而在幽云地区,只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这六个郡还支持安禄山。</p>
这些郡要么是靠近幽州的地方。</p>
怎么是汲郡、邺郡这种紧邻洛阳的郡县。</p>
造成的影响,不单单是大燕损兵折将。</p>
因为李光弼、郭子仪奉行李瑄的军令,完全切断所有到达范阳的道路。</p>
哪怕是乡野小道,也必须设下路障。</p>
燕军想要往来范阳与洛阳之间联络消息,必须轻装简从,偷偷摸摸过境。</p>
即便如此,在唐军大力监察下,燕军探子基本都被大唐擒获。</p>
须知,燕云是从范阳起兵,无数将士的家人都在范阳。</p>
现在谋反大唐无疑,是要被夷灭三族。</p>
军心已经动摇,即便安禄山全力封锁消息,也不免会传到陕郡将士的耳中。</p>
与此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向李瑄上书,准备北上进攻范阳、渔阳等郡,彻底将叛军老巢端掉,光复山河。</p>
……</p>
洛阳,明堂。</p>
“史思明误我!史思明辜负我啊!”</p>
安禄山恐惧不已,在堂中大发牢骚。</p>
和两个月前的信誓旦旦不同。</p>
他相信崔干佑会再次复制潼关之战。</p>
奈何退守陕郡以后,唐军将兵马驻扎在灵宝平原上,至今未发生大规模的冲突。</p>
燕军主力无法主动出击,只能干看着。</p>
起初安禄山也乐见其成。</p>
但郭子仪、李光弼拒绝招安,再次入常山后,事情变得不对劲。</p>
没等到李瑄“后院起火”,反倒是大燕被掏屁股。</p>
信令无法传递范阳,人心惶惶。</p>
“都怪你们这些狗碎,我是唐臣,能荣华富贵,为什么让我造反?”</p>
安禄山放下筷子骂娘,对堂下严庄、高尚破口大骂。</p>
见安禄山在气头上,严庄、高尚把头低下,不敢吭声。</p>
幸亏安禄山没犯病,否则二人少不了被一顿毒打。</p>
他们心中也埋怨安禄山,如果你没有野心,哪会被欲火勾动?现在却怪起他们。</p>
若不造反,凭借李亨的刻薄寡恩,登基大宝后一定会杀了安禄山。</p>
“如果李瑄小儿打到洛阳,朕一定先杀了你们!”</p>
安禄山没完没了,不合时宜地说出这句话。</p>
“碰!”</p>
说完还不解气,拿起桌上的梨子向严庄砸去。</p>
严庄不敢躲避,任由梨子砸在腹部,他不仅肚子疼,心更疼。</p>
“陕郡不打了,南阳也不打了,朕要把二十多万兵马合在一起,回幽州固守。”</p>
安禄山闷声说道。</p>
“陛下不可!贸然撤兵,当有大祸!”</p>
见高尚缩着脖子不吱声,严庄硬着头皮劝谏道。</p>
他心中有韬略,并没有觉得自己战略失误。</p>
他有料到李光弼、郭子仪不会臣服大燕,毕竟曾经李光弼、郭子仪是李瑄的部将,特别是李光弼,与李瑄关系不一般。</p>
只是没料到李光弼和郭子仪这么能打。</p>
能攻能守,能奇能正,摧枯拉朽。</p>
连带新招募的士卒,两次援军,全部被打得支离破碎。</p>
在范阳起兵以前,李郭二将虽稍有名气,但严庄只以为是统领万人的普通将领。</p>
史思明的能力,严庄是信得过的,却接连四次大败。</p>
“你想让朕在洛阳等死吗?”</p>
安禄山向严庄呵斥一声,质问道。</p>
他本就眼病,显得他双目通红,像是要一言不合治罪严庄一样。</p>
“陛下息怒!”</p>
“我军虽然还有二十多万,但其中七八万都是从洛阳一带招募的兵马,还有豪强的私兵。他们一定不会跟着撤退回幽州,届时阵营必大乱。一旦唐军趁机攻来,与郭子仪、李光弼前后夹击,我们断无生路。”</p>
“哪怕我们侥幸冲破封锁,回到范阳。十几万大军,该如何养活?如何抚镇六胡州,又如何向靺鞨、室韦、同罗等部交代?”</p>
严庄向安禄山晓以利害。</p>
以前范阳养那么多兵,是有朝廷绢粮资助,又有河北的粮草加持。</p>
若失去这些供给,兵马哗变是迟早的事情。</p>
“言之有理!”</p>
安禄山觉得严庄的话很有道理,他又说:“将士们失去范阳的家人,恐也会暴动!”</p>
“陛下向将士们声称范阳还有精兵,又有靺鞨、同罗、契丹、奚、铁勒九姓部倾国来源,让将士们不要担心,范阳无虞。”</p>
“我们要尽快寻找破局之道!”</p>
严庄向安禄山建言道。</p>
“破局之道在哪里?”</p>
安禄山迫不及待问。</p>
“令武令珣、田承嗣放弃进攻南阳城,将兵马缩回洛阳,凭借洛阳八关地势防守,全力支持崔干佑打赢潼关的唐军。”</p>
严庄咬牙向安禄山说道。</p>
洛阳四处漏风,他明知不好守。</p>
但河北的失利,西面李瑄的大军越来越多,如泰山压顶,已经不允许燕军再进行扩张。</p>
南阳城像铜墙铁壁一样,一时半会难以攻破。</p>
想进攻雎阳,延伸江淮,也是痴心妄想。</p>
严庄毫无头绪。</p>
只能汇聚所有兵马,一战定乾坤。</p>
如果在陕郡大破唐军,他们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p>
另外,严庄还对吐蕃、回纥抱有希望,认为他们的攻势已经开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