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章 舂陵少年的逆袭通关:刘秀的乱世求生记未命名草稿,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鲔守洛阳时,刘秀派去劝降的使者被乱箭射回。他却不怒反笑,亲自给朱鲔写信:\"当年的事,就当是年少轻狂。你开城投降,我保你一辈子荣华富贵。你看看城外,咱汉军的粮食堆成山,百姓都盼着太平呢。\" 朱鲔从城头往下看,只见刘秀的军队秋毫无犯,连百姓的菜摊子都绕着走,甚至有士兵帮老人挑水。最终开城投降时,他握着刘秀的手感慨:\"早知道您这么仁义,当年说啥也不跟更始帝混了,跟着他天天提心吊胆,哪像您,让咱睡得安稳。\"

建武二年分封功臣,刘秀一口气封了三百六十位列侯,有的甚至分到四个县。博士丁恭急得直跳脚:\"陛下,老祖宗说诸侯封地不能超过百里!\" 刘秀却把竹简一甩:\"老祖宗还说过 ' 有功必赏 ' 呢!这些兄弟跟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没他们,哪有咱的天下?当年在昆阳,吴汉将军为了救我,挨了三刀;耿弇将军十几岁就跟着我,头发都熬白了。\"

他亲自写策书,每封后面都加句贴心话:\"别学王莽瞎折腾,守住封地,子孙后代吃喝不愁。要是想家了,随时回洛阳看看,咱这儿永远是你们的娘家。\" 将领们捧着印绶感动得不行,私下说:\"跟着陛下,比跟着更始帝靠谱多了,至少不用担心被卸磨杀驴。就说那邓禹,当年跟着咱喝了三年野菜汤,现在成了大司徒,还是那么随和。\"

彭宠在渔阳造反时,刘秀正在前线打赤眉军,听说老家起火,气得把帅旗摔在地上:\"当年帮他守幽州,借他粮食兵器,如今倒打一耙!\" 派邓隆去救火,结果邓隆贪功冒进,被彭宠打得落花流水。刘秀只好亲自率军回援,路上遇见逃难的百姓,当场脱下战甲给老妇人裹孩子:\"放心,咱汉军来了,没人敢再抢你们的粮食。\" 他带着军队昼夜兼程,路过自己的故乡蔡阳时,却没进去看看,只是远远望了望祖坟:\"等打完这仗,再回来给爹娘磕头。\"

邓奉在淯阳反叛时,刘秀刚打完五校贼,盔甲都没卸就往南赶。有人劝他休息,他却说:\"邓奉是咱老乡,跟着咱起兵时还是个放牛娃,如今却占着老家作乱,不尽快平定,咱还有啥脸面见乡亲?\" 这一仗打了三个月,邓奉投降时,刘秀看着他身上的伤,眼泪直掉:\"你糊涂啊,咱一起从舂陵出来,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盼着咱出人头地,你怎么能帮着贼军抢乡亲们的粮食?\" 邓奉跪在地上哭:\"哥,我错了,看见家乡被抢,一时糊涂……\" 最终,邓奉被诸将劝杀,刘秀为此难过了好几天,亲自给他选了块风水宝地安葬。

刘秀知道,打天下靠军队,治天下靠百姓。他下令释放奴婢:\"以前卖妻鬻子的,现在都准回家,敢阻拦的,按律治罪!\" 还派人丈量土地,打击豪强:\"别以为你们占了良田就没人管,我当年种地时,最恨的就是你们这些囤地的。俺叔父家的田,当年就被豪强占了一半,现在咱得把公道找回来。\"

关中饥荒,百姓相食,刘秀派邓禹进军长安,还特别叮嘱:\"不许抢粮,开仓放赈,咱汉军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抢人的。看见老弱病残,优先给粮。\" 邓禹虽然没打赢赤眉军,但这道命令,让关中百姓记住了:\"刘皇帝的军队,跟赤眉不一样,他们真的把咱当人看。\" 有个叫王老汉的百姓,偷偷在门上刻了 \"刘\" 字,说这样能辟邪。

河北的老猎户王老汉,至今记得铜马军过境时的惨状:\"把俺家的耕牛都杀了,老婆孩子躲在山洞里三天没敢出来。要不是刘皇帝的军队来了,俺一家子早饿死在山沟里了。现在好了,军队帮俺们修水渠,今年的粟米能收三石,足够俺们吃两年了。\"

洛阳的小吏张顺子,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整理公文:\"更始帝那时候,公文像废纸,写错了直接撕了扔。现在不一样了,每道公文都要盖玉玺,格式跟宣帝时期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都有规矩。跟着这样的皇帝,办事心里踏实,就算退休了,也能跟孙子吹一辈子牛。\"

就连长安的乞儿小黑,在赤眉军烧杀时都会念叨:\"要是刘皇帝早点来就好了,他路过俺们村时,还给过俺一块饼呢。那天他穿着普通衣服,跟俺们唠嗑,说以后会让天下没有乞儿。俺当时还不信,现在看来,说不定真能实现。\"

刘秀的寝宫里,始终摆着一套农具 —— 那是他当萧王时用过的锄头。每次批奏章累了,他就摸着锄头柄发呆,想起在蔡阳种地的日子:\"那时候觉得把粟米种好就是本事,没想到现在要把天下种好。粟米种坏了可以重来,天下治坏了,可对不起祖宗和百姓。\"

对待功臣,他有自己的 \"土办法\":不杀不贬,但剥夺实权,让他们回家抱孙子。有人说他太软,他却摇头:\"当年昆阳之战,跟着俺的兄弟死了上万,现在活着的,都是老天爷给俺的宝贝,哪能随便动?就像种地,不能把好苗子都拔掉,得让它们开花结果。\"

他也有发火的时候。听说郡县官吏虐待囚徒,他拍案而起:\"孔子说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你们这么乱来,跟王莽有啥区别?\" 当即下令修改刑法,规定 \"八十以上、七岁以下不戴刑具\",连监狱的伙食都要按月检查。有次微服私访,看见囚徒吃的是发霉的窝头,当场撤了三个县令,从此洛阳的监狱伙食好了不少。

建武中元二年,刘秀病重时,把太子叫到床前:\"记住,咱老刘家的天下,是从田间地头打出来的。对百姓要像侍弄庄稼,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才能丰收。千万别学王莽那套花架子,咱实实在在做事,百姓才会拥护。\" 临终前,他望着窗外的麦田,仿佛又看见那个九岁的少年,抱着锄头在阳光下奔跑,叔父在身后喊:\"文叔,该回家吃饭了!\"

历史的长河中,刘秀或许不是最耀眼的皇帝,却是最懂百姓的那个。他从舂陵的种田少年,变成天下的主人,靠的不是权谋诡计,而是像种地一样的踏实 —— 认准方向,默默耕耘,终有收获。正如河北百姓传唱的那样:\"铜马帝,种田郎,扛着锄头打天下,打下江山为百姓,这样的皇帝,千年难遇。\"

若干年后,洛阳的老人们说起刘秀,总会提到他微服私访时的场景:穿着粗布衣服,蹲在田间跟老农聊收成,临走时还帮人家扶犁耕地。这样的皇帝,让百姓觉得,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从田间走出来的老大哥,带着他们一步步走出乱世,走向太平。而那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平凡日子,才是刘秀留给天下百姓最珍贵的东西 —— 一个能安心种地、踏实过日子的世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灵籁

御前带团子侍卫

天照岛

墨笔点缀繁星

量子异变带我闯清朝

墨逸尘风

腹黑小萝莉,穿越80带飞我妈

弦音之下

这个修仙过于日常

寒兮帝

是谁炸了地球?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霄霄鱼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