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东吴末路:从傀儡皇帝到亡国之君的作死三部曲,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安七年(264 年)的乌程侯府,孙皓接到迎立诏书,心里乐开了花 —— 当年西湖算命的说我有天子相,果然应验!刚登基时,他装得那叫一个贤明:抚恤百姓,开仓赈济,还把孙休的儿子封为王,让濮阳兴、张布以为捡到宝了。谁知道半年不到,就露出真面目:先杀濮阳兴、张布,再逼死景后朱氏,把孙休的儿子们要么杀要么流放,彻底坐稳皇位。在他装模作样抚恤百姓时,建业的文人圈正在流行 \"玄言诗\",士大夫们效仿曹魏正始名士,在秦淮河畔谈玄论道,却不知自己的头颅随时可能因一句 \"说错话\" 而落地。

甘露元年(265 年)迁都武昌,他非说蒋陵有甘露降,改元大赦,其实是嫌弃建业太热。到了武昌,又嫌粮食不够,逼百姓逆流运粮,累死无数人。大臣们抱怨,他直接怼回去:\"朕是天子,喝你们点粮食怎么了?\" 还发明了一堆酷刑:剥人脸、凿人眼,看谁不顺眼就扔锅里煮。左丞相陆凯冒死进谏,他居然说:\"你是忠臣,朕不杀你,但别废话了。\" 此时的武昌街头,一群身着宽衣大袖的文人正围着一块石碑赞叹,那是皇象的《天发神谶碑》,碑文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笔势雄强,仿佛在诉说着东吴最后的倔强,却挡不住孙皓的暴虐。

最绝的是宴请群臣,必须喝到烂醉,专门派黄门郎盯着,谁没喝醉就记过,说错话就砍头。后宫数千美女还不够,每年派人去民间选美,稍有姿色就抢进宫。激水入宫玩乐,宫女不合意就杀了扔水里,整条河都是尸体。岑昬这种马屁精,居然能当到九卿,天天撺掇他大兴土木,百姓恨得牙痒痒。在孙皓的宫殿里,挂满了江南名士的画作,顾恺之的父亲顾协正在构思《洛神赋图》的草稿,却因孙皓的暴政,最终将才情转向了山水,开创了东吴绘画的新境界。

天纪四年(280 年),晋军六路南下,王濬的楼船都到建业了,孙皓还在宫里玩酒池肉林。大臣们跪求杀岑昬谢罪,他才慌慌张张授命陶濬率军抵抗,结果士兵当晚就跑光了。没办法,只好学刘禅,抬着棺材、绑着自己投降,还写降书:\"我以前不懂事,现在归命大晋,求放过。\" 晋武帝司马炎看着这个杀了无数大臣的暴君,居然封他归命侯,给田三十顷,每年送粮食钱财 —— 真是死到临头还走了狗屎运。当孙皓的船队驶离建业时,岸边的百姓正在焚烧祭祀的纸扎,那些用东吴青瓷碗装着的祭品,随着浓烟升起,仿佛在送别这个荒唐的王朝,也送别了江东文化中最具血性的时代。

太康五年(284 年),孙皓在洛阳病死,享年四十二岁。临死前估计还在想:早知道当初对百姓好点,也不至于天天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暴君\" 了。他不知道,自己统治下的东吴,虽然政治黑暗,却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象的书法、康僧会的佛教、青瓷艺术的巅峰,这些都成了东吴灭亡后,江东百姓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比他这个暴君的名字,长久得多。

孙亮当傀儡,孙休想翻盘,孙皓狂作死,三代皇帝完美演绎了啥叫 \"一代不如一代\"。孙亮夹在权臣中间,像个提线木偶,废黜被杀是必然;孙休有点想法,却甩不掉权臣阴影,改革半途而废;孙皓直接摆烂,把残暴当个性,把亡国当结局,简直是 \"不作不死\" 的教科书。

东吴从孙权的鼎盛到孙皓的覆灭,不过五十二年,归根到底就一句话:民心没了,啥都没了。孙亮被废时,百姓没啥反应;孙休改革时,百姓将信将疑;孙皓暴虐时,百姓巴不得晋军快来。当皇帝当成这样,就算有长江天险,又能撑多久?但值得一提的是,东吴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在夹缝中绽放:皇象的章草、康僧会的译经、青瓷的瑰丽,这些文化瑰宝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东吴历史的另一个侧面,让后人知道,即便在最动荡的年代,江东的文明之火,从未熄灭。所以啊,治国跟过日子一样,别总想着作妖,踏实点,比啥都强 —— 但那些闪耀的文化光芒,终究比政治的烟云,更经得起岁月的冲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灵籁

御前带团子侍卫

天照岛

墨笔点缀繁星

量子异变带我闯清朝

墨逸尘风

腹黑小萝莉,穿越80带飞我妈

弦音之下

这个修仙过于日常

寒兮帝

是谁炸了地球?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霄霄鱼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