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小麻脸,还真不是池中之物!”</p>

马皇后饮了一口银耳羹,轻声道:</p>

“看似守成,实为半个开国之君。”</p>

“若是能守得住初心,后面会有一场治盛之世。”</p>

朱元璋冷哼一声,又狠狠的啃了一口大肘子!</p>

跟朱厚熜在辽东和东瀛周转,可把他饿惨了。</p>

……</p>

大明·嘉靖时期</p>

朱厚熜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p>

剑眉一挑。</p>

“把漠北草原给忘了……”</p>

“看来这以后也是个心腹大患。”</p>

对于自己未来时间有限的规划,朱厚熜决定效仿半个祖龙,半个高祖,半个太宗。</p>

先打天下!但凡有威胁天下苗头的挨个犁地一遍!</p>

然后守天下,封藩王在外。</p>

最后学太宗,监察万国!</p>

“呵呵!哈哈!哇哈哈哈哈!”</p>

朱厚熜仰天大笑!</p>

至于明朝的内部问题。</p>

只要地够大,他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办法!</p>

解决不了,那就还是地不够大!</p>

……</p>

为了一举摧毁噶尔丹,康熙屡次派使者去噶尔丹那里,扬言要和谈,实际是为了麻痹噶尔丹。</p>

而噶尔丹也派人到清军大营里,一再表示愿意和清廷修好,秋毫无犯。</p>

与此同时,噶尔丹强烈要求清廷交还土谢图汗和哲布尊等人,声称只要清廷做到了,自己马上撤军。</p>

七月底,噶尔丹大军深入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p>

……</p>

天幕上。</p>

成千上万的骆驼趴在地上。</p>

背上放着箱垛子,垛子上盖着湿润的毡毯。</p>

身穿胡服的士兵们躲在箱垛子后面向清军射箭。</p>

一河之隔。</p>

列好阵队的清军士兵们看着飞到面前便后继无力的箭矢,一个个面面相觑。</p>

随后,掏出火折子,点燃引线。</p>

“轰!”</p>

连着几声炮响。</p>

驼城被轰得七零八落。</p>

清军骑兵和步兵同时出击,敌人的营垒全部攻破。</p>

……</p>

大宋。</p>

赵匡胤哭笑不得。</p>

“深入腹地,可见噶尔丹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p>

“还以为有何依仗。”</p>

“最后是用牲畜之躯抵抗大炮?”</p>

感慨对方莫名其妙的勇猛。</p>

赵匡胤则再次关注双方的差距。</p>

“武器装备领先啊……”</p>

……</p>

清廷抚远大将军福全赶到,用炮火疯狂地轰击对面的驼城,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但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康熙的舅舅佟国纲就在这场战役中中枪身亡。</p>

晚上,噶尔丹的使者济隆带着七十多人来讲和,竭力为噶尔丹开脱,噶尔丹还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表示:“现在蒙皇帝示好,以后不敢再犯喀尔喀了。”</p>

当时康熙不在场,福全自作主张,放了噶尔丹,还让其他部队不要阻截噶尔丹。</p>

噶尔丹顺利逃脱。</p>

……</p>

{福全,是不是福尔康他爹?}</p>

{你他妈……一下给我干宕机……}</p>

{福全姓爱新觉罗,福尔康的原型姓富察……你可憋说话了……}</p>

{说实话,福全这操作完全取死有道啊,最后居然只是罚俸三年……难怪会记载三代宽仁……}</p>

{这话说的……没对比就没伤害是吧?}</p>

……</p>

大明。</p>

“哼……”</p>

朱元璋不高兴的哼哼唧唧道:</p>

“宽仁,也不是乱宽的。”</p>

当然……严厉也不是乱严的……</p>

再者说了,自己有反思也不代表自己要同意清朝皇帝做的有道理吧?</p>

我错了你对了!</p>

……</p>

而在逃跑这块,噶尔丹也表现出了不亚于战场上的英勇。</p>

他连夜偷渡什拉穆楞格河,翻过大碛山,一路逃到科布多。</p>

虽然脱离险境,噶尔丹的部队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只剩下几千伤残兵。</p>

人已经逃走了,康熙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给噶尔丹发出了最后的警告:“以后不得再侵犯归附清朝的喀尔喀一人一畜,如果违反誓言,必定追击到底一网打尽。”</p>

……</p>

曹魏。</p>

曹操下意识道:</p>

“嘴还挺硬,明明让人打服的还要说是皇帝示好,你们说他……”</p>

石桌旁,吹过一阵清风。</p>

曹操看着空出的三个位置,一时止住了话语。</p>

……</p>

十月,福全把军队撤退至哈玛尔岭。康熙大怒,索性下圣旨,把军队完全撤回。</p>

福全回北京,康熙免了他的“议政大臣”职务,罚俸三年,削夺三个佐领(九百个世仆及其耕地与牛羊)。</p>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康熙大会蒙古诸部落于多伦,将漠北蒙古编为三十七旗,与内蒙古的四十九旗同样看待。每旗设一个世袭的“札萨克”</p>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正想派兵护送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人回原地,却接到科尔沁部奏章说,噶尔丹约他们共同南侵。康熙于是暂停遣回喀尔喀诸部的人,准备与噶尔丹再交手一次。</p>

……</p>

天幕上。</p>

三路大军自北京出发。</p>

中路『康熙』</p>

东路『萨布素』</p>

西路『费扬古』</p>

三路合围外蒙古处的『噶尔丹』</p>

……</p>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下旨再次亲征,自领中路军,由张家口东北的独石口出塞。</p>

派萨布素领东路军,统带盛京与吉林的军队,会合科尔沁各旗,由外蒙古的东边打进去。</p>

又派费扬古率领西路军,以陕甘的绿营为核心部队,从外蒙古的西边打进去。</p>

康熙的中路军长驱直入,到达克鲁伦河的河边,噶尔丹这时在河的对面,不敢交锋,撤兵西走。</p>

……</p>

{这一年他四十二岁。}</p>

{据康熙自己后来的回忆:“我上一次征讨噶尔丹,众人都劝阻,只有费扬古支持我。后来两次征讨,就没有人赞同我了,是我执意如此。”}</p>

{但事实证明,他还真得自己去监督。}</p>

{有一个记载,因为远征大漠,粮草可以自己带,但是淡水却带不了那么多,寻找水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p>

{当时饮水问题主要靠掘井解决,这事由户部侍郎思格色负责,他负责掘井,掘好一口井后,他回来向康熙禀报。}</p>

{康熙问他:“一口井能解决多少人马的饮水问题?”}</p>

{思格色回答不上来,康熙骂他为官昏聩,撤了他的职贬为一般的士兵。}</p>

{后来,康熙派遣副都统阿迪视察水草情况,阿迪回答说:“现在冰雪冻住了,不容易开掘。”}</p>

{康熙气的要死,说:“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大兵行军,断不可缺水,时当春季,地脉当融,即使冰冻也可以凿开。”}</p>

{康熙的命令下达以后,没多久就掘出了好几口井,把地下的冰层凿开后,清泉涌出,全军欢腾。}</p>

{为了方便饮水,康熙又让军队围绕着井扎营,这样士兵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饮水,不会造成拥挤。}</p>

{同时每口井康熙都让官兵把守,以保证用水的安全。}</p>

{其实当时中路军慢慢靠近了噶尔丹的驻地,但是西路军还没有到来。}</p>

{看到西路军久久没有到来,大臣们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中路军应该暂缓前进,等待西路军的到来。有的说不用等西路军了,为了防止噶尔丹窜逃,应该火速出击。}</p>

{然后康熙想出一条计策,让不相信皇帝会亲自来的噶尔丹知道自己来了。}</p>

{最后正如康熙所料,噶尔丹带着部队拔营逃跑。}</p>

{康熙之所以设这么个计,其实就是没有完胜的把握。他需要噶尔丹逃窜,自乱阵脚。}</p>

……</p>

炎汉·光武帝时期</p>

“世上事最怕认真二字。”</p>

刘秀看着康熙事无巨细的嘱托,还要掌控全局战事,想起自己领兵打仗的日子。</p>

“管中窥豹,康熙信不过这些禁军啊。”</p>

刘庄点头称是:</p>

“如此观之,确实无将可用。”</p>

“若不是皇帝亲至还懂些兵事,恐怕会重蹈萨尔浒的覆辙啊。”</p>

……</p>

大清·康熙时期</p>

“帝王中,像朕这般御驾亲征,穿越沙漠、高山、草原的,又有几个呢?”</p>

康熙背负双手,语气中带有几分自豪,但话头又一转,有了几分严厉。</p>

“幸好朕亲临……佟国维、索额图、伊桑阿等人遇难则退。”</p>

“怯懦是最大的无耻,半途而废是世上最没出息的行为。”</p>

“噶尔丹跑了,就像让西路军自己独自面对!”</p>

“一个个的,不知万历之事吗?!”</p>

胤礽则好奇道:</p>

“汗阿玛,你就不怕噶尔丹得知你的位置后面率兵而攻吗?”</p>

康熙鼻子里轻哼一声,道:</p>

“噶尔丹以前不过是一个强盗,向来没有远见卓识。”</p>

“他听信别人的话,以为我军不能到那里,所以胆敢侵略喀尔喀。”</p>

“但知道我亲自来了,必定会逃窜。”</p>

“这个人,鼠辈耳。”</p>

……</p>

噶尔丹退到土谢图汗部中旗的昭莫多地方,与费扬古及其所领的绿营兵相遇。</p>

绿营的三个总兵,是凉州总兵董大成、肃州总兵潘育龙与宁夏总兵殷化行。</p>

殷化行的三千人占了昭莫多的一个山峰,等待噶尔丹的一万多兵来到,便居高临下,用炮轰击。</p>

同时,费扬古挥动董、潘二人的兵,扰乱噶尔丹的后队辎重所在。</p>

然后,殷化行“鼓行而下”,把噶尔丹杀得大败而逃。噶尔丹的“可敦”(王后)阿弩战死。</p>

噶尔丹想回新疆去,在途中听说他的仇人、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接受康熙的使命,回到伊犁。</p>

噶尔丹派自己的儿子塞卜腾与巴尔珠尔去哈密,这两个儿子被哈密的回王捆了,送给驻在肃州的清军。</p>

噶尔丹局促在阿尔泰山东麓,日暮途穷,就在康熙三十六年吃了毒药,自杀。</p>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康熙三度亲征,驻跸榆林。</p>

噶尔丹的部下把他的尸首与他的女儿钟齐海及三百户残余人口,送到费扬古驻扎之地萨奇尔巴尔哈孙。</p>

康熙这才放了心,下诏班师。</p>

漠北喀尔喀的几十万人口被送回,各归原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污浊妄构

iPISRZ

重生笑傲觉醒系统,我在诸天乱

骑毛驴的达芬奇

武侠之仙魔乱起

梦叶

篮球大联盟

一毛二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