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5章 当年,外出玩具坐地铁,平行空间来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东番岛,造船木料已经不缺。

何况,其实吕宋也是有木料的,可以说大明二百年内造船木料根本不缺。

至于再往后,魏广德不知道二百多年后的海船,是否已经开始尝试建造铁船。

反正后世,造船已经不需要大批量采购木料,都是钢铁造船。

所以,也就没必要省什么。

至于什么保护植被,貌似东番岛和吕宋其实更需要被开发,而不是保护。

“我这里不会反对,最好直接派人去南海水师那边,先看船,定下来再商议价格。”

魏广德开口说道。

“如此就多谢魏阁老了。”

张四维马上起身拱手道。

“嗨,举手之劳,你这样算怎么回事儿。”

勋贵跑南边和水师洽谈买船的事儿,在京城当然是藏不住的秘密,魏广德可不相信张四维不知道。

当然,水师的船在那里,愿意卖给谁,又是另一回事。

魏广德点头,那这船就是买定了,无非就是多花钱和少花钱的差别。

这里,两个人都是不缺钱的主儿,自然懒得谈钱的事儿。

下面的人,自然会妥当处置。

张四维找来了,不过张居正却没有为此找过他。

想想也是,张居正家族现在玩的就是耕读传家,倒不是说张家真的要耕地,就那么个意思。

有点土地收地租,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科举上,要入仕,成为官宦之家,根本就不参与商业贸易,做什么大商人大富豪。

晚上散衙,魏广德回到府里,吃过晚饭后在后院待了一会儿,就去书房看书。

进去没多久,张吉就进来,小声禀报那澄海吕昌黎到了。

“让他进来吧。”

魏广德放下手里的道经,吩咐道。

很快,吕昌黎就被张吉引入书房。

进入房中,吕昌黎就直接跪倒给他行礼。

“起来吧,无须如此客气。”

魏广德笑笑说道。

等人起来,魏广德绕出书案,把人引到一边茶几旁坐下,这才随口问了几句吕家的情况,问问他一路北行看到的场景。

自然,吕昌黎就是对当下大明各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一番吹捧,只说魏广德等阁臣治理的好。

下面是什么情况,魏广德知道些。

其实当下大明,可能超过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生活困苦的人有,但并不是绝对,那只是少数,不能以偏概全。

实际上大明百姓过得什么日子?

自然是富有的日子,特别是江南百姓,这也是为什么倭寇在江南肆掠后,即便遭遇朝廷大军围剿,依旧不愿意向北或者去其他地方活动的原因。

实际上,此时的大明百姓是富有的,他们的富,来自强大的生产力。

虽然皇帝、太监和大臣们互掐,不断秀出下限,但大明更新换代的生产技术却还是在不断提高。

从种地打粮到纺线织布,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虽然期间也受到倭乱的影响,一度出现倒退的情况。

可是经过这十余年时间的恢复,江南各地,特别是沿海曾经受到倭乱侵袭的地区,大多已经恢复如初。

但就粮价说事儿,一石米南方半两多银子,大约为十钱银子左右,北方贵些,也不过十二三钱银子,都不到一两。

为什么呢?

因为农业产量大,江南此时上等田地,如果风调雨顺一亩最高可产三石大米。

此外,猪肉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也都很便宜,这也就是为什么盐商操纵盐价,但百姓依旧可以承担的主要原因。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看到大明的场景都为止惊叹。

因为此时的西方,百姓还在为一日三餐吃饱肚子而苦恼。

但是这些困扰,在大明,绝大部分百姓是不存在的这些问题的。

即便缴纳“沉重”的地租和赋税,百姓依旧可以过得很好。

在嘉靖朝以前,甚至“穷苦”百姓之家,闲时还可以穿上丝绸衣服出来闲逛。

倭乱对江南经济的影响很大,这些风景都已经不存在,毕竟那些年朝廷在江南征收重税剿倭,确实把百姓搞穷了。

而现在,江南也正在恢复如初。

而北方的情况则稍差些,主要还是这些年天灾太多,而且经济本身南方也重于北方。

吕昌黎在魏广德面前,大抵把他一路北行看到的事务详细叙述了一遍。

“南北差异,一时半刻也没法缓和,特别是北方前些年水患,这些年又有出旱灾的征兆。”

听完,魏广德只能摇头叹气。

“朝廷将船引分散在各省,应该就是希望让北方各省也像南边一样,重手工姜坊提高百姓收入吧。”

吕昌黎试探着问道。

“确有此意,不止是南北,东西也有差异,东部省份百姓生活还算不错,可西部省份就差了很多。

朝廷自然也希望各地百姓生活都能富足,如此才会安居乐业。”

魏广德点头。

“魏阁老关心黎民百姓疾苦,是我等百姓的大幸事,草民就带天下百姓给大人磕头感谢了。”

没想到,说道这里,吕昌黎演上了,直接起身又给魏广德磕头。

“好了好了,你起来说话。”

魏广德皱皱眉,随即脸色浮现笑意,叫他起来。

“说说造船之事吧,叫你来,也是有些事儿要问问你。”

寒暄的差不多,魏广德进入正题。

“听说早年间倭寇就能自造海船,吕东家为何会造不出?”

“这.....魏阁老,那些倭寇,其实大多是海商家奴,他们靠着主家关系,花钱从船厂请去大匠帮忙造船。

小的可没那资本,只能造些内河航运的小船,没关系和船厂提举搭上话,请出匠人帮忙造海船。”

吕昌黎算是直接把当初的事儿抖出来了,还真和魏广德猜测的一样,海商搜集木料,然后请龙江等官办船厂的匠人帮忙造船。

然后嘛,锅全是“倭寇”背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到只有男人世界的女人

纯九莲宝灯

一泻千里的原文

闲等渡鸦飞却

公主从小被精水养大的小说

不大不小的梦想家

《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

月之华殇

及笄礼三杯满酒全文免费阅读

崩牙的芝麻粒

炮灰美人浇灌日常完结了吗

一个没有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