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决然离去
龙苑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决然离去,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龙苑玲,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中一位护兵走到将军前面请求示下。
张将军应声表示赞成,并扫视全体待考新兵们一眼,准备实施初步筛选程序。\"各位切莫以为完成了登记,就能直接成为我大明北平的精锐士兵。”
“从军领取粮饷、为国家效命固然是荣耀之事,但上阵杀敌亦是本分。
这口饭可没那么容易吃到,它不是谁都能享用的。”
“接下来你们要接受力量的考验,只有能在规定时间内举起点前方那石墩的人,才有资格加入燕王治下的北平军队。
如果做不到,就立刻回家,我北平军绝不招收孱弱之徒。”
张姓将军登上点将台,朝数百名刚刚登记过的应征者大声宣布。
之所以在场人数不多,显然是早先到的一拨人已经完成考核——不合格者尽数遣返,而通过测试的人正被送往真正营伍之中。\"这么大的石墩!至少有一百多斤重吧?”
众人望着眼前摆放的十块巨石,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毕竟这个时代并非人人能够吃得好,更不必说个个健壮有力。
然而三息间举起这石墩绝非易事。
倒是朱雄心中默念,“正好借机试一试自己的力气到了何种地步。”
……
“依现有的行列顺序轮流测验!”
张姓将军高声道令。
随即台下有十名亲兵上前站定,在十个石墩前严阵以待负责监督。
新兵一个个排着队轮番上前测验。
只见每人用尽全力抬起石墩尝试。
朱雄排在第五位,并未着急抢先,静待机会。\"啊——!”
第一组的十位新兵使出浑身解数去搬动石墩,最终只三人面红耳赤勉强举了起来并默默记时,其余人在旁边咬牙较劲却终究无法达成目标。\"过了三息。”
一声大喝后,“前三者通过,其他人离开军营各自回乡。”
一名亲卫朗声宣告结果。
失败的候选人心头充满了失落与不甘:“原本还以为可以从军求生路呢,现在看来想得太简单。”
“北平军的饷银真不算少,只是可惜,无缘这份差事了。”一些遗憾的话语陆续传开。
而新一轮的新兵们陆续上阵,淘汰与晋级的消息交替传来。
不一时便轮到了朱雄。\"可以开始了。”
面前的亲卫手指向巨大的石墩示意。
朱雄毫无迟疑,径直上前抓住石墩的把手。
稍一用力,那石墩竟如轻若无物般被他轻松单手提了起来。\"嗯?这家伙看起来并不十分魁梧,怎么会有这般蛮力?”点将台上的将领见状,双眉轻挑,心内惊异,“难道是幻觉?还是说……”
“此人的体力究竟几何?”周围围观的新兵也忍不住投来讶异的目光。
朱雄暗暗思索,“我尚且没使出全部实力便轻易抬起这百斤石墩,看样子要是调动内力的话,我的极限恐怕在三百斤以上。”
随即便随意地双手高举石墩,稳稳维持过三息。
面前负责监督的亲卫都是一脸震惊:“将军,时间是否已经到了?”
“哦……到了……你成功通过!”
亲卫慌忙应答。
朱雄礼貌道谢,这才轻轻放下石墩,并对将领拱手行礼。\"等等!”张姓将领忽开口阻止。\"请问将军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朱雄冷静回应。\"适才你抬起这百斤重石墩时明显有所保留,我想知道你的真实力量是多少。”张姓将领满眼好奇地追问。\"敢请教将军,在军队中若有更大的力气会分配到哪个兵种呢?”朱雄心思敏捷地反问道。\"若是力量出色则分配至弓军担任射箭之职。”张姓将领并未迟疑回答。\"弓军?”
朱雄暗自盘算片刻。
相比之下,进入弓军显然要比普通冲锋步卒更加安全一些,同时也能发挥自身优势。
虽然眼下自身力道惊人,可战场之上情况复杂,兵刃无眼,加之无数滚石、冷箭肆虐,更有火炮助威,绝非单凭体力能够抵御。
思及此处,朱雄毫不迟疑,将刚放下的石墩重新提起,又走到另一侧取起另一石墩,两手稳稳将两块巨石擎于半空。\"将军,如此臂力可否符合弓军选拔标准?”他望向张姓将军问道。\"你这小伙子倒真有几分实力。”将军夸奖一句后接着说道:“凭你的力量当然够格入选弓军。
不过本将现在能给你一个更好的选择,要不要加入我的亲卫队伍?”
周围士兵纷纷窃语:“这位将军一看便是身经百战之人,一个新兵就这般受其青睐纳入亲卫,这小子真是太幸运了。”
“哎呀,这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力气就好了。
若能成为将军的亲卫,那简直是飞来横福啊。”众人投去艳羡的目光。
然而朱雄拱手拜道:“多谢将军美意,在下却之不恭。
但我想加入弓军,投身杀敌的一线弓军。”
“请求将军成全。”朱雄语气坚定。
听闻此言,张姓将领甚为惊讶,却未表现出不满。\"别人对上战场都避之不及,你为何主动请缨呢?”将军盯着他追问原因。\"原因简单至极。”
“在下只想谋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朱雄目光迎向张姓将领,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听完,将军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点点头:“记录他的愿望:加入前线战斗的弓军队伍。”一旁侍卫随即应命。
随后将军问道:“还不知阁下芳名?”
“朱雄。”答曰。\"好,记住了。”
张姓将军补充说:“我北平军一向论功行赏,若真立得战功定当重用,拭目以待吧。”
说完便转身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一名亲卫略带惋惜地走到朱雄身边轻声道:“小兄弟,你还真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是深受燕王信赖的战将张辅啊。”
周围人也叹息道:
“这青年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居然推辞掉这样的良机!要换了是我绝对乐开花!”
尽管一片质疑,对于其他刚刚通过测试的新丁来说,这个拒绝无疑是令人费解且羡慕的事情。
但此时,朱雄心中盘算开了——“原来是他,张辅,靖难大将。”想起即将来临的时代转折点,“父亲是张玉的大将,若按原历史轨迹,太子朱标不久病故,靖难战役开启。
如今我已置身其中。
若能一步步建功立业,将来必定位列权臣,到时候徐家还能小觑我么?必须抓住此良机,坚定参军之心。”
投靠其他藩王虽可能在边疆立下战功,但相较之下,朱棣麾下的燕军显然更加可靠。
朱雄心知肚明,历史已然注定,未来大明的天下终归朱棣所有。
此外,追随朱棣绝不会缺少战斗机会,每次击杀敌军都能让自己变得更强。
因此,与这位战争狂人同行无疑是最优之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