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赵佶谋划逃亡蜀中
六卖生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7章 赵佶谋划逃亡蜀中,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六卖生煎,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昭军彻底控制汴京外城后,王进才兵分两路,一路围攻内城,一路则是南下追击逃跑的赵佶、赵桓父子及一众文武大臣、皇亲国戚。
内城已无多少抵抗力,用不着多少兵马,王进只留下欧鹏、史进、陈达、杨春四支兵马,合计四万人。
再命孙安、朱仝、竺敬三将领兵两万北上,阻击闻讯赶回的王彦及其麾下三万兵马,同时传令田虎,出兵夹击王彦。
然后让卞祥、毕胜、邓飞、酆美、鲍旭、项充、李衮诸将,随武松一起,领兵六万,南下擒龙。
王进此举,是让功给武松。
毕竟内城只是顺手便能取下,而且不会有多少关键人物能成为昭国人质,所获无非是后宫妃嫔,远离权力核心的皇子皇女以及一些宫人太监。
整体属于没什么用的群体,还不如搜刮内城钱粮器物来得有价值。
因此,擒住赵佶和赵桓,才是最为关键的泼天大功。
一直以来,武松都很是低调,对于跟王进打配合一事,执行的一丝不苟,从不提出任何为难的意见,对分配的军务,也毫无怨言的贯彻执行。
但王进知道,以武松的本事和光环,本就该独自领军征战,不必事事以自己为先。
只是军队属性决定了战争的位置,马军永远是首当其冲的先锋,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配合。
这一次,他要抬一手武松,让他独自率领马步军兵,南下追击二帝,一切军务自决。
武松对此,自然铭感于心,谢过王进后,令诸将领兵随他南下,追击赵官家去了。
诸将也十分信服武松的人品和本事,自然很是拥护,立刻整顿兵马,从南城墙宣化门出,直奔许州方向。
而此刻的宋军,正在往回赶的路上。
童贯和种师道本来达成一致意见,用最快的速度袭破许州,擒拿王庆,然后便折返汴京,抵御昭军左军都督府兵马。
然而,不等他们拿下许州,昭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得汴京外城。
信使只比二帝早南下半个时辰,此刻还未赶到许州,他们自然没机会回来阻击昭军。
当信使狼狈不堪进入许州地界,在大营之中见到童贯、种师道等人时,未及说话,先哭得撕心裂肺。
童贯众人先是一愣,随即迫不及待追问究竟发生何事,如何这般失态?
信使知道军情紧急,强忍悲痛,颤抖道:“童枢密、种相公,速速回军汴京,昭军打入城中了!”
众人闻言,倒吸一口凉气,都从他人眼中看到了震惊、质疑、焦急、忧虑等情绪!
童贯心中咯噔一声,面沉如水:“究竟怎么回事,速速说来!”
信使强制镇定下来,将六甲神兵被一击而破,孙傅三万大军不堪一击,昭军在内应接应下,一举夺下汴京外城之事说来。
众人听了,方知一切都是真的。
一时之间,大帐之中寒气四溢,落针可闻。
好半晌,种师道怒喝一声:“林冲贼子,果真亡我大宋了么!”
童贯也被惊醒,顿时冷汗直冒,心中疯狂否定,这一切都是假的,昭军怎么可能轻易打进天下第一雄城的汴京,这一定是敌人的奸计,这个信使,是敌军细作。
童贯想到这里,毫无征兆的拔剑将这信使刺死,然后色厉内荏道:“诸位莫要被这细作骗了,汴京必定安然无恙,官家也好得很。”
在众人目瞪口呆中,童贯收剑回鞘,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诸位,想来是昭军进攻汴京十分紧急,我等没时间打下许州了,当速速回军,援救汴京。”
种师道也反应过来,顿时斩钉截铁道:“当是如此,我等谨遵枢密大人军令,务必控制谣言,立刻下去整顿兵马,连夜启程个赶回汴京勤王!”
诸将都是明白人,岂能不知这是自欺欺人。
但是,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紧,麾下兵马,是万万不能知晓此事的,一旦军心动摇,士气受损,那莫说是回京勤王了,不哗变就是万幸了。
诸将立即行动,下去整顿兵马,只说汴京战事吃紧,需要即刻回援。
宋军不知事情严重性,只茫然执行军令,拔营起行,折返汴京。
好在是晚上,王庆又被打怕了,不敢趁机出击。
宋军得以顺利启程,往汴京方向赶。
不想第二日中午,大军就在半道上遇到了仓皇难逃的二帝车驾。
只见人人自危,个个狼狈,俨然是落荒而逃景象。
大军一阵慌乱,纷纷猜测汴京局势。
童贯和种师道默契下令,直言官家是暂避昭军锋芒,来与大军汇合,要御驾亲征,剿灭反贼。
汴京安然无恙,众将士不必担心,只护着官家,奋勇杀敌,剿灭叛贼,人人升官,个个发财。
众将也跟着坚定传达消息,慌乱的大军顿时稳住心态,安定下来。
童贯、种师道等人见局势得以控制,才以最快的速度上前接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