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和解协议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章 和解协议,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默轩站在镇公所的会议桌前,看着赵铁柱用袖口擦去额角的冷汗。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积灰的玻璃窗,在两人之间的羊皮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羊皮纸上的字迹还未干透,“永不追究声明”几个大字在微风中微微颤动。
“按手印吧。”沈默轩推过一个沾着朱砂的瓷盘,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
赵铁柱盯着瓷盘,喉结滚动。他的母亲此刻正在镇医院休养,每隔两个小时就有护士送来灵泉熬制的米粥——这是沈默轩开出的条件之一。昨夜在急救室门口,沈默轩曾低声对他说:“你妈能活下来,是因为灵泉,但灵泉的下一剂药,在我手里。”
“沈先生,”赵铁柱突然抬头,眼神里有不甘的挣扎,“我签了这个,是不是以后……”
“以后?”沈默轩冷笑一声,“以后你最好祈祷你妈长命百岁,否则……”他没有说完,只是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上的协议,“这份声明我会一式三份,县革委会、镇公所、沈家各存一份。你要是再敢闹事,我不仅断了你妈的药,还会让你在全县的劳改农场来回‘参观’。”
赵铁柱浑身一颤,抓起瓷盘里的拇指按在朱砂上,重重印在声明末尾。红色指印像一朵畸形的花,在泛黄的纸上格外刺目。
“很好,”沈默轩拿起声明,对着光检查墨迹,“从今天起,你和你妈就搬去县城吧。老周在县木材厂给你找了个搬运工的活儿,住的地方是厂里的集体宿舍。”
赵铁柱愣住了:“搬去县城?可我们……”
“怎么,你想留在镇上继续被人当枪使?”沈默轩挑眉,“张猛和刘三昨晚被洪水冲走了,你以为下一个倒霉的是谁?”
赵铁柱脸色惨白。他当然知道,红旗派在洪灾后树倒猢狲散,自己作为曾经的“宣传干事”,早就成了新掌权者的眼中钉。若不是沈默轩出手,他此刻恐怕已经被押去批斗大会了。
“记住,”沈默轩递过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五张粮票和一些零钱,“到了县城就老实实干活,别打听不该问的事。你妈要是想喝灵泉粥,每周六下午去县医院后门,自然有人给你们送。”
赵铁柱接过纸包,手指触到里面硬硬的药瓶——是沈默轩给他的“保命药”,说是每月吃一颗,能预防旧伤复发。后来他才知道,那其实是用灵泉浸泡过的药丸,只是沈默轩永远不会说破。
目送赵铁柱离开后,沈默轩转身对沈默远说:“通知民兵队,今晚派人护送他们出城。另外,让三姑姑明天去县医院,教护士怎么煮灵泉粥,记住,比例按三比一兑清水。”
沈默远皱眉:“为什么不直接给纯灵泉水?赵大妈的病还没彻底好呢。”
“彻底好了,赵铁柱就没顾忌了,”沈默轩冷笑,“留三分病,才能拴住一个人的心。”
当天下午,镇公所门口贴出了赵铁柱的《和解声明》。沈默轩特意让文书用毛笔抄写,字迹工整如碑帖,末尾还盖着镇革委会的大红公章。声明里除了承认“误信谣言、恶意举报”,还特别提到“沈家多次救助镇民、支持公社工作,实为良善之家”。
“这声明要是让全县都看到就好了。”沈默兰看着贴声明的人群,不无感慨。
“会看到的,”沈默轩道,“我已经让老周把副本寄给县革委会、县商业局、县供销社,就连省城的外贸局都有一份。赵铁柱不是想让我们臭名远扬吗?现在就让他亲自把名声给我们挣回来。”
果然,三天后,县革委会发来通报,表扬沈家“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并任命沈默兰为“红星纺织厂”厂长,正式纳入公社直属企业编制。沈默轩趁机提出“灾后重建需要资金”,从空间里调出两千斤小麦,以“低价支援”的名义卖给县粮站,换得一笔可观的现金。
“这些钱,一部分给工人发补贴,一部分买水泥木材,”沈默轩在家族会议上部署,“兰兰,你明天带几个工人去县城,买些布料和毛线,就说给镇民做冬衣。”
沈默兰有些疑惑:“现在离冬天还有半年呢。”
“未雨绸缪,”沈默轩道,“洪水过后,镇上肯定会有伤寒流行。灵泉粥可以预防,但需要找个由头分发。做冬衣就是最好的借口——领了衣服的人,自然要排队登记,到时候每人发一碗‘驱寒粥’,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沈默轩开始着手清理赵铁柱留下的隐患。他让沈默远带着民兵,以“搜查走私物资”为名,彻底清查了赵铁柱的旧宅,顺便将后山的窑洞入口再次加固,用石块和杂草伪装得严丝合缝。
“哥,你说赵铁柱真的会安分吗?”沈默远擦着汗,看着新砌的石墙。
“他敢不安分,”沈默轩摸出玉佩,轻轻敲了敲石壁,“这里的秘密就永远不会让他母亲知道。有时候,活人比死人更适合保守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