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风暴前夜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风暴前夜,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默轩站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高楼顶上,俯瞰着脚下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挖掘机的轰鸣声、起重机的金属碰撞声交织成改革开放的交响乐,远处的集装箱码头吞吐着来自全球的货物,空气中弥漫着咸涩的海风与混凝土的气息。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玉佩,感受到微弱的脉动——这是空间对新环境的感应。
“二叔,”沈明远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研发中心的设备已经全部转移到地下实验室,时间流速调节装置调试完毕,现在开始测试。”
沈默轩看了眼手表:“开始吧,记住,第一次使用不要超过半小时。”
在研发中心地下三十米的隐蔽空间里,沈明远按下启动键。灵泉驱动的时间流速装置发出轻微的嗡鸣,实验室内的植物瞬间抽枝长叶,原本需要三个月生长的棉花幼苗,在二十分钟内就开出了花苞。站在观察窗前的轻工学院李教授惊叹:“这简直是农业革命!”
沈默轩转身时,注意到李教授眼中闪过的贪婪。他不动声色地说:“只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加速实验,离实际应用还差得远。李教授,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吧。”
回到酒店,沈默轩接到沈默兰的紧急电话:“哥,扶贫示范村的稻种出问题了!县农业局的人测产时发现,亩产比常规品种高87%,要求送省农科院化验!”
“立刻通知示范村,”沈默轩握紧话筒,“就说发现种子混杂了野生稻基因,已经全部收割销毁。另外,把备用的普通种子送去农科院,就说‘感谢指导,重新繁育’。”
挂断电话,他揉了揉太阳穴。扶贫项目本是为了掩盖空间作物,没想到灵泉稻种的优势太过明显。他掏出秘录,翻到“危机应对”章节,目光落在“用七分真三分假,方为长久之计”的批注上。
深夜,沈默轩独自来到深圳湾。月光洒在海面上,他摸出玉佩,试图与空间共鸣。自从将管理权交给沈明远后,他与空间的连接变得微弱,但仍能感受到灵泉的波动——此刻,波动中带着一丝紊乱,像是年轻管理者在尝试新功能时的不稳。
“明远,”他通过加密频道联系沈明远,“时间流速装置暂停使用,空间的灵泉波动异常。”
“二叔,”沈明远的声音带着兴奋,“我刚刚用流速装置培育出了四季开花的棉花,纤维长度超过40毫米,完全可以媲美埃及长绒棉!”
“胡闹!”沈默轩厉声喝道,“你忘了秘录里的警告?过度使用会导致空间失衡!立刻停止实验,给我回来!”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西山农场,沈默远发现养殖区的肉猪出现异常——原本需要六个月出栏的改良猪,现在三个月就长到了两百斤,且肉质呈现异常的粉红色。他立刻封锁养殖区,给每头猪注射空间灵泉稀释液,这才遏制住基因层面的变异。
“明远这孩子,”沈默远对着沈默轩的照片叹气,“太急于证明自己了。”
三天后,沈明远从深圳返回农场,沈默轩在空间入口处等候。年轻人的眼中布满血丝,显然是连续熬夜做实验的结果。
“知道错了吗?”沈默轩递给他一杯灵泉茶。
沈明远低头:“二叔,我只是想加快研发进度,让沈家的技术领先国际……”
“领先不是靠拔苗助长,”沈默轩打断他,“空间的秘密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我们遵守平衡。你以为用时间流速装置能节省时间,却不知道每分每秒的加速,都会消耗空间的本源能量。”
他带着沈明远来到空间核心区,指着灵泉说:“看,水位又下降了一寸,黑土地出现了裂缝。这就是过度使用的代价。”
沈明远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上次传承仪式后还波光粼粼的灵泉,如今竟露出了泉底的岩石。他跪在泉边,双手浸入水中,试图用秘录中的“修复术”挽救,却发现自己的能量如同泥牛入海,毫无作用。
“记住,”沈默轩蹲下身,握住他的手,“真正的管理者不是操控空间,而是与它共生。明天开始,你每天在这里冥想两小时,学习与灵泉沟通。”
就在沈家内部整顿之际,外部的危机再次袭来。香港万丰公司联合美国纺织巨头,向国家专利局提出“山泉水工艺”专利无效的申请,理由是“缺乏国际检索报告”。沈默兰收到通知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乡镇企业会议,她立刻联系老周,启动早已准备好的“专利防御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