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身份转变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身份转变,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沈明辉用空间的蜂蜜换了台二手收音机,放在宿舍公共区域。当《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响起时,他注意到隔壁工人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明辉,”沈明远低声说,“二叔让我们周末回农场,开家族会议。”
农场的地窖里,沈默轩展开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县城各个单位的位置:“现在你们是工人身份,要学会用‘组织’保护自己。明远,你加入厂工会,明辉申请入团,都是‘根正苗红’的证明。”
“入团需要‘突出贡献’,”沈明辉道,“我可以把龙门刨床的改良写成‘青年技改成果’,交给厂团委。”
“好,”沈默兰点头,“纺织厂的团支部最近在搞‘五小发明’竞赛,你也参加,拿个奖壮壮声势。”
接下来的一个月,沈明辉同时在木材厂和纺织厂穿梭。他为纺织厂设计了“仿手工纺织装置”,用灵泉动力驱动的小型织机,能模拟传统手工织布的纹路,却有着机器的效率。装置在“五小发明”竞赛中一举夺冠,他也顺利成为共青团员。
“明辉同志,”厂团委书记握着他的手,“你的发明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创新精神,明天来做个经验分享会。”
分享会上,沈明辉看着台下的工人,忽然想起饥荒年代躲在草垛里吃红薯的自己。他清清嗓子,开口道:“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就是喜欢琢磨机器……”他故意漏掉所有与灵泉相关的细节,只讲“废寝忘食”“反复试验”,却在黑板上画出精确的机械原理图,赢得阵阵掌声。
散会后,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追上他:“沈工,我是县科委的小李,想了解下你的‘仿手工装置’能不能产业化?”
“这个……”沈明辉假装犹豫,“装置需要特定的木材部件,我们厂的木工组正在攻关。”他指向窗外的木材厂,“您看那台龙门刨床,就是我们技改小组改的,精度能到一丝。”
小李眼中一亮:“要不你们厂和科委签个合作协议?我们提供研发资金,你们出技术。”
沈明辉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笑道:“太好了!不过具体事宜,得问我们厂长。”
当晚的家族会议上,沈默轩皱眉:“科委的合作不能拒绝,但要把研发方向引到‘传统工艺现代化’上,避免触及灵泉核心。明辉,你负责设计‘伪研发计划’,比如‘研究不同木材对纺织纹路的影响’。”
“我可以用空间的速生杨和普通杨木做对比,”沈明辉道,“数据就说‘木材密度影响织机震动频率’,反正他们测不出灵泉的差异。”
日子在忙碌中流逝,沈明辉逐渐适应了“工人阶级”的身份。他学会了在车间里大声说笑话,用灵泉泡的浓茶招待同事,甚至能熟练地用工厂的广播播放通知。只有在深夜,当他回到空间里调试新设备时,才会摘下工人帽,让灵泉的微光拂过额头的汗水。
“哥,”某天他对沈明远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演员,白天演工人,晚上演发明家。”
“我们都是演员,”沈明远擦着机床,“但只要剧本够真,就能骗过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
深秋的某个傍晚,沈明辉站在工厂门口,看着下班的工人潮水般涌出。夕阳照在他的工作证上,“工人”二字被染成金色。他摸出齿轮钥匙扣,转动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那是秘密与现实的合鸣。
他知道,身份的转变只是另一场伪装的开始。但只要沈家的双手始终沾满机油和木屑,只要灵泉的秘密藏在机床的齿轮里,他们就能在工人阶级的洪流中,稳稳地锚定自己的位置,让秘密随着机器的轰鸣,编织进时代的经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