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想搬到松江村生活
时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我想搬到松江村生活,人参小福宝,从娘胎开始旺全家,时好,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秀梅付了诊费和药费,拿着抓好的药,就准备带两个孩子赶紧回家。
第一次见面,一家四口都在这里耽误那么长时间了,她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既然要回家,她便去厢房找吕刚,结果看到的就是吕刚正躺在人家炕头上呼呼大睡。
沈良翰则正在炕梢教沈君珩写字。
王秀梅一张脸涨得通红,上去就想把吕刚给揪起来。
正巧秦恺峰出去方便回来,见状忙道:“刚才都怪我,拉着他多喝了几杯。
“先让他在这儿睡吧,回头我保证把人完好无损地给你送回去。”
王秀梅见吕刚睡得不省人事的样子,也着实无奈,只能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娘家去了。
章氏与以前看过的大夫不一样,一共只给孩子抓了两副药。
王秀梅便决定在娘家多住几日,先看看药吃完是否见效,再决定什么时候回去。
她着实没想到,刚吃了一副药,吕芸吐吐沫的频率就减少了。
两副药吃完,情况更是大有好转。
于是第三天一大早,王秀梅就赶紧带着女儿直奔秦家,去找章氏复诊。
“章大夫,麻烦您给孩子多开几副药,争取能把这个毛病去根儿吧!”
但是一听说还要吃药,吕芸的小脸儿瞬间垮了下来,眼泪都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汤药的味道实在太苦了,她这一年来都喝怕了。
章氏赶紧安抚道:“别怕,这回不用喝汤药了,咱们不哭,好不好?”
吕芸眨巴着眼睛看向章氏,怯生生地问:“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婶婶从来都不骗人的哦。”
章氏说着取出一个瓷瓶递给王秀梅。
“孩子这毛病,主要还是从上次生病中来的,伤寒论中有云,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这瓶是我自己根据孩子情况做的理中丸,拿回去给孩子吃一段时间,待脾胃健旺之后,孩子的食欲就会慢慢变好,气色和身高体重也会有所好转的。”
“太谢谢您了,不用继续吃汤药可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先回家了。
“这次回娘家住了这么多天,婆家那边估计也要着急了。”
第二天一大早,吕刚就起床了,准备先把骡子牵出来套上车,这样吃过早饭就可以直接上车出发了。
王家没有大牲口,所以骡子便跟之前黑风寨留下的几头大牲口一起,暂时寄养在秦家的牲口棚里。
老王头带着吕刚过去的时候,村里人都已经练过拳开始跑步了。
刚开始吕刚还对松江村这一独特的现象十分好奇和惊讶。
但是住了几天之后也渐渐习惯了,甚至还跟着王大头一起来尝试过一次。
不过他似乎没这方面的天赋,什么动作都跟不上,还把自己摔了好几个跟头,所以很快就放弃了。
跟着老王头走进牲口棚,吕刚就是一愣。
这才几天功夫,骡子怎么就感觉吃胖了一圈儿?
吕刚开始还以为是牲口棚里光线太暗,自己看错了。
但是当老王头把自家的骡子从牲口棚里牵出来的时候,吕刚人都愣住了。
骡子不但长胖了,就连毛都更加油亮顺滑了。
若非骡子身上拴着的缰绳化成灰他都能认出来,吕刚简直要以为老丈人牵错骡子了。
“这骡子,都是秦家人在帮忙喂么?”吕刚忍不住探头,看向牲口棚里的食槽子。
但是槽子里好像也就是掺了一些苞米粒的干草,也没见什么特殊的饲料。
“对啊,我看都是秦家三郎照顾的。
“不服不行,秦三郎照顾大牲口着实有些本事。
“你看牲口棚里剩下的那几个,之前都不是有伤就是有病的。
“如今一个个儿精神的不行,每天还要放出去撒撒欢儿,不然根本待不住。”
老王头说完,伸手摸摸骡子的脖子道:“你看,你这骡子也就在这儿放了几天,精神头都大不一样了。”
吕刚忙道:“岳丈,那咱们是不是得谢谢人家啊?至少该把这几天的饲料钱给人家不是?”
“嗐,这个你就别瞎操心了,这里的大牲口都是村儿里的,干草什么的也都是大家凑的,谁家需要用大牲口了,就可以来这里借用。
“因为如今是冬天,用处比较少,加上牲口棚又在秦家,才让秦三郎先帮忙照看的。
“金大哥说了,等开春儿之后,就在村里找个空着的院子,改一改当牲口棚用。
“至于秦三郎,倒是的确要谢谢他的。
“不过这就是我的事儿了,你快别操心了。”
听得岳父这样说,吕刚自然就没再说什么。
他原本还想跟秦三郎打听一下,是怎么伺候大牲口的呢!
但是转念一想,这种若拿出去,都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了,自己张嘴就问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于是便干脆把这个念头给压下去了。
翁婿二人牵着骡子回到家,老王太太早就把早饭做好了。
因为今天女儿一家就要回去了,所以老王太太的早饭做得格外丰盛。
不但包了小馄饨,还做了驴肉火烧。
早晨吃剩下的驴肉火烧,更是直接都包好放在了车上,给他们带着路上吃。
王秀梅跟爹娘告别之后,一上车才发现,非但自己带来的东西一样不少都还在车上,车里还多了许多爹娘给她装的肉和吃的。
“爹,娘,这些你们快留着吧,我家不缺肉吃。
老王头道:“你懂啥,给你拿的不是猪肉,都是驴肉、鹿肉和狍子肉,这玩意儿你有钱也不是随时都能买到的。
“你娘看芸儿爱吃榛蘑炖鸡,还给你装了一些榛蘑和自家养的鸡。”
“我家也养鸡了……”王秀梅还想努力推辞。
老王太太便接过话头儿道:“你家是你家的,我给你拿的是我的心意。
“再说了,你家有榛蘑么?”
“榛蘑还真没有。”王秀梅无奈道,“附近这些村子谁不知道啊,去年大家都没采到榛蘑,只有松江村有。”
“那不就得了,快好好收着吧!”老王太太说罢,看向车厢里的吕芸叹气道,“你说说这孩子,去年回来看着还好好的呢。
“今年一看,个头儿不见长也就算了,人还越来越瘦,头发都干枯发黄的。
“若非知道你是亲娘,都要以为孩子落后娘手里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