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雪寒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章 阁楼完工,穿越古代儿孙满堂,钓雪寒江,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毕竟,侯三山可是给他留下了十几万两银子的财富,用在这上面刚刚好。

“无妨,若是不能调用朝廷的赋税粮草,我花钱买。”

宋天赐面露意外,也认真点了点头。

看来,赵叔是铁了心,要把竹溪清理出来,成为一条能走大货船的航道。

御赐牌匾请上阁楼,绿竹村内部热闹了一番,各家各户都拿出了粮食、肉菜,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

农户人家庆祝,就是吃吃喝喝,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庆祝方式。

庆祝之后,热火朝天的秋收开始了。

八月初三这一日,赵清虎家发月钱,同时,绿竹村秋收也开镰了。

想着能有二茬稻,今年所有人家,都选择收割一半。

留下稻杆在水田内继续生长,期待着有二茬稻生长出来。

今年的收成不错,整体亩产在七百五十斤上下,一些上等水田,亩产直接突破了八百斤,跟赵清虎家去年山坳内亩产差不多。

今年赵清虎家的水田亩产,也就是这个水准。

堆肥的肥土,终究不是化肥,无法大幅度提升水稻亩产,能做到亩产八百斤已经是极限。

结果差强人意,赵清虎勉强满意。

可对于绿竹村的农户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讯。

绝对是大丰收,不仅是农户,关注北方秋收的朝廷,也是喜报一封接着一封。

四处都是报喜的,但是,也有上报灾情的。

沿河县这里没有受灾,可北方还是有几个府出了问题。

或是蝗灾,或是旱灾,大渊朝疆域太大,每年有些灾害是正常情况。

今年秋粮丰收,农税收入增长,朝廷调度得当,一些小型灾害,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

虽说家里面劳动力足够,可赵清虎还是下田了。

挥洒汗水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半个月时间,绿竹村完成了秋收,二郎拿着算盘,开始清算自家今年的水稻收成。

二郎带着长工,自家耕种的水田有不少,山坳之中,包括梯田在内,一共是五十三亩,其中八亩是糯稻,其余的都是正常水稻。

此外,还有另外二十六亩水田。

光是这些水田内,最后就收了五万六千多斤水稻,糯稻也有五千斤。

大渊朝,一石是一百斤。

自家收的这些粮食,加起来,也就是六百一十石。

对比宋天赐一开口,就是十万石粮食,真是小巫见大巫。

古人诚不欺我,封建社会中,皇家、朝廷,才是最大的地主。

沿河县是大县,每年的农税收上来的粮食,有十几万石。

连续几年时间,都是风调雨顺,没什么灾害,绝对是运气好的。

当然,赵清虎他们家,这一次秋收,绝对不仅仅只收这么些粮食,大头还是佃租。

他们家在绿竹村佃种出去的水田有八十五亩,其中有三十亩是上等水田,收获绝对可以期待。

二郎花了三天时间,带着长工,把佃租全都收了上来。一车车粮食拉进新建的库房,看得人心生欢喜。

家中有余粮,心中不慌啊。

绿竹村一共收了两万九千斤,而李家村是大头,收了十七万斤稻谷。

整个秋收,赵清虎家光是稻谷,就收获了将近二十六万斤。

粮价自从上涨后,就没怎么回落。

今年粮店给出的稻谷价格,是五文钱一斤。也就是说,这一次他们家水田内稻谷的收入,大概是一千三百两白银。

赵清虎没有出售稻谷的想法,他们家人多,先吃着吧,等明年新稻上来,吃不完的陈稻全都酿成酒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绑定系统,回家种田续命

暴富吧吧唧

太古神族

子莫谦

两界穿梭之七零年代

努力活着2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用户88002538

带着空间穿七零,搬空家里去下乡

七七0209

军工雄途:陈今朝的霸世征途

豪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