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育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非遗活化,青春接力,天山脚下石榴红,黄氏育书人,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掌声如潮,连最调皮的小巴郎也拍红了手。

阿依夏靠在墙边,目光落在王大爷身上,忽然转头对林砚低声说道:“也许你说得对……语言不只是词句,还是心声。”

林砚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这些微小的变化,正在悄悄汇聚成一股力量。

夜色渐深,教室熄了灯。

林砚回到茶馆二楼,拿出市规划院发来的新草案,一页页翻阅。

终于,在最后一页看到那句关键的话:

“茶馆地块将纳入整体文旅开发区,具体保护方案待定。”

他握紧文件,心头压上一块石头。

翻开爷爷留下的手记,泛黄的纸页间,他在某页角落发现一行熟悉的笔迹:

“茶馆不是砖瓦,是声音的容器。”

窗外的风依旧在吹,茶馆的老风铃轻轻作响。

那一刻,林砚的心底,有了答案的方向。

双语课堂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老城区久违的活力。

居民们开始主动交流,孩子学会了用两种语言喊“你好”,老人也开始尝试说几句普通话。

林砚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非遗手艺进校园”计划是他这几天反复琢磨的成果。

文化要活起来,必须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而学校是最直接的入口。

第二天清晨,他就联系了喀什大学艺术系,提出合作意向。

对方听闻是“老茶馆项目”,反应出奇积极。

不到三天,第一批学生便带着摄像机、录音笔和满腔热情来到老城区。

他们在阿依夏的指导下亲手染布,在木拉提的带领下踩夯土,在热合曼大叔的讲述中感受民族交融的温度。

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也将老城的一砖一瓦、一笑一叹,定格成永恒。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感到欣慰。

几天后的傍晚,热合曼大叔坐在茶馆角落,看着墙上挂起的纪录片片段投影,眉头紧锁。

“这些年轻人拍来拍去,是要把我们的东西卖到外面去吗?”他语气里夹杂着怀疑,像是护犊的老羊,警惕着外来的风吹草动。

茶馆里一片寂静。

林砚没有立刻回应,他知道热合曼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过去确实有外地人打着“采风”的旗号带走技艺,最终却将成果据为己有,甚至变相商业化。

这种经历,让许多手艺人对“外界”充满戒备。

但他也清楚,封闭与抗拒并不能解决问题。

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展示;只有被看见,才能被理解;只有被理解,才有可能真正延续。

于是,他决定组织一场“非遗成果展”。

地点就在老茶馆门口的巷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菲硕莫薯

王易的儿媳婉艳的背景故事

毛里求斯的孤独患者

乖分开BY阿昭

九野狂御

师兄弟双修的小说

自由飞翔的小馒头

女主穿越姓苏男主姓宋的小说

胖牛666

王大川婉柔主人公的小说

三仟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