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御题"安澜碑"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御题"安澜碑",耕种姨妈肥沃的土地精彩章节概括,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个'古今同法'。\"雍正似笑非笑地看向李辰浩,\"李爱卿莫非早知此碑有异?\"
李辰浩汗透重衣:\"臣万万不敢!此碑自西山采出至镌刻,全程由内务府监管,臣...\"
\"皇上!\"钦天监正突然出列,\"臣观此碑阴刻,刀口新鲜,恐系人为!且甲骨文发现多在安阳,开封何来?\"
弦外之音再明显不过——这是李辰浩为自抬身价而设的骗局!
田文镜立即反驳:\"刘监正此言差矣!碑石采自西山,运送途中经千人眼目,如何作假?何况甲骨文辨识艰难,岂是常人能伪造?\"
双方争执间,李辰浩突然注意到碑座底部有个不起眼的凹槽。他趁人不备蹲下探查,竟从槽中取出一卷油纸包!展开一看,赫然是鲁大山的笔迹:《水火既济·终卷·补遗》。
\"...水泥之利,非止于筑堤。老朽夜观天象,见紫微垣有异,当有圣主出而黄河安。若逢墨玉碑现,可于座下寻此卷...\"
李辰浩双手微颤。鲁大山竟预见了今日?他急看下文,发现是段陌生配方:\"取黄河胶泥三成,混煅烧牡蛎壳粉七成,可制防水砂浆,尤宜地宫...\"
\"李爱卿?\"雍正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何物如此入神?\"
李辰浩急中生智,将纸卷高举:\"回皇上,此乃鲁大山所留水泥配方终卷,恰在碑座下发现!内言'紫微垣有异,圣主出而黄河安',正应今日之盛!\"
雍正接过细看,面色渐缓:\"这老匠人...竟有如此慧眼。\"他环视众人,突然提高声量,\"甲骨现世,天意也!朕决意设'河图阁',集天下治水良法,李爱卿总领其事!\"
一场危机就此化解。但李辰浩心知,钦天监的指控不会就此罢休,那背后站着的是虽已失势却未倒台的张廷玉势力。
大典结束后,李辰浩独自留在碑前。夕阳为墨玉镀上一层金边,那些神秘的甲骨文在光影中仿佛活了过来。他轻抚碑面,忽然发现一处刻痕与鲁大山手稿上的某个符号极为相似。
\"大人!\"王虎匆匆跑来,\"刚收到密报,钦天监连夜派人去安阳了,说是要查证甲骨文真伪!\"
李辰浩苦笑。这些人为了扳倒他,竟连天降祥瑞都敢质疑。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去查查这块碑石的来历,特别是谁负责采运。\"
当夜,李辰浩在临时衙署仔细研读鲁大山的终卷。除了那神奇的防水砂浆配方,最后几页更令人心惊:
\"...老朽昔在工部,曾见西山墨玉矿洞壁有古刻,疑为殷商河官所留。今命徒儿秘拓其文,若逢明主良臣,当使重见天日...\"
\"徒儿?\"李辰浩猛然想起孙老汉曾说鲁大山有个徒弟。难道...
\"大人!\"王虎破门而入,\"查到了!负责采碑的是内务府郎中哈尔齐,但他手下有个老石匠,正是当年跟鲁大山学过艺的!\"
李辰浩豁然开朗。鲁大山生前安排徒弟将甲骨文秘密刻在新碑上,就是要借今日之势,让古今治水智慧交相辉映!
\"还有更奇的。\"王虎压低声音,\"那老石匠说,鲁大山临终前曾言'碑成之日,当有地宫现'...\"
李辰浩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豫东地宫!鲁大山竟连这也预见到了?还是说...老人本就知晓些什么?
窗外,皎月当空,安澜碑的轮廓在月色中巍然矗立。李辰浩忽然觉得,这一切仿佛一张精心编织的网,从鲁大山到甲骨文,从水泥配方到豫东地宫,冥冥中自有天意。
而这张网的中心,或许就藏在那些古老的甲骨文字里——那不仅是三千年前的治水记录,更可能是一个等待被破解的、关于黄河与王朝命运的密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