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教会医院暗比试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教会医院暗比试,天赐良臣,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荒谬!\"周德芳拍案而起,哪还有半点病容,\"夷医那套刨坟掘尸的勾当,也配称医术?\"
年轻太医林清源不服:\"院判,可他们的治愈率确实...\"
\"放屁!\"周德芳胡子直抖,\"那是他们专挑轻症!我等收治的都是重症垂危,如何比较?\"
李辰浩默默退到一旁。他注意到几个年轻太医案头竟摆着抄录的西洋解剖图,还用朱笔在《瘟疫论》边做了批注:\"戾气或即夷所谓'瘴气'?\"
夜深人静,李辰浩独自在书房研究安德烈给的资料。其中一幅\"瘴气传播图\"引起他注意——图上标注病气会通过衣物、器物甚至空气传播,与《瘟疫论》中\"戾气自口鼻入\"的说法不谋而合。
\"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西洋人用石灰消毒器物,实则是阻断\"戾气\"传播!这与中医理论并不矛盾,只是方法更为直接。
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心头。他取出一张宣纸,开始改写太医院的《防疫章程》,将石灰消毒法融入其中,却巧妙冠以\"古法辟瘟散\"之名——反正《周礼》中确有以灰洒墙的记载,不算完全说谎。
三日后,太医院试行新规。李辰浩特意命人将石灰装在古色古香的青瓷罐中,命名为\"辟瘟散\"。老御医们虽觉气味刺鼻,但见包装典雅,又有典籍依据,也就勉强接受了。
效果立竿见影。一周后,太医院重症区的死亡率下降了四成。周德芳捻着胡须啧啧称奇:\"想不到古籍记载的法子如此有效!\"
只有年轻太医林清源看破不说破。趁无人时,他悄悄塞给李辰浩一封信:\"门生家中开石灰窑,愿低价供应上等熟石灰...\"
然而好景不长。那日李辰浩正在衙门办公,王勇慌慌张张冲进来:\"大人!庄亲王带人查封了耶稣会医院,说他们'剖尸渎神,散布妖术'!\"
李辰浩扔下毛笔就往教堂赶去。远远就看见教堂大门被贴上封条,几个修士被锁链拴着押出来。安德烈不在其中。
\"李大人来得正好。\"庄亲王骑在马上冷笑,\"这些洋和尚挖坟掘尸,证据确凿。皇上已下旨,永禁夷医在京行医!\"
李辰浩心中一沉。他注意到庄亲王身后站着周德芳——老太医躲闪着目光,不敢与他对视。
当夜,李辰浩在书房发现窗台上多了个包袱。打开一看,是几本手抄医书和一瓶石灰粉。书页边角画着个小十字架——安德烈的标记!最后一页写着:\"瘴气不分中西,救人何论夷夏。石灰用法附后。\"
李辰浩将书藏入《永乐大典》的书匣夹层。转身时,他看见铜镜中的自己——嘴角竟带着一丝笑意。是啊,禁得了医院,禁不了知识。石灰粉如此普通,谁能阻止它在京城悄悄传播?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案头那罐\"辟瘟散\"上。李辰浩轻轻摩挲着青瓷罐身,心想明日要派人去林清源家的石灰窑看看。或许,真正的变革就该像这石灰一样,看似平凡,却能在无声处杀菌消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