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工坊改革
两只懒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工坊改革,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两只懒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多,\" 林璃的指尖划过条陈上的齿轮图案,\"每架淬火池配三名水匠、两名琉璃匠,\" 她忽然轻笑,\"不过水冷套管的刻纹,得按北斗方位来 —— 皇上说,这是护兵的星符。\"
曹寅的眼睛亮了,他听出「北斗纹」是八贝勒党的暗语,而「水冷套管」却是四贝勒府急需的技术。这场改革,分明是在两大党羽的刀刃上跳舞。
养心殿的琉璃窑前,陈善带着二十名老匠人跪地,手中举着裂成两半的祖传釉罐。\"请皇上收回成命!\" 他的额头磕在青砖上,声音里带着哭腔,\"老匠人的手,不是琉璃管子能比的......\"
康熙帝的步辇在远处停下,林璃看见他袖口的明黄缎子在风中翻飞,像面无声的令旗。她忽然取出琉璃试管,当众从陈善的釉罐里取样,智能手环的光谱分析立即在空气中投出立体图像:
「铅含量 72%,杂质 3%,建议淘汰」
\"陈师傅,\" 她的声音盖过匠人低低的啜泣,\"您的釉色虽美,却像含沙的美酒,喝时香甜,下肚却伤人。\" 忽然指向窑顶的烟囱,\"用我的法子烧三个月,若瓷器裂了、釉色暗了,我摘了这印玺给您赔罪。\"
老匠人抬头,看见她腕间的星图纹路与烟囱的影子重合,竟似天意。他忽然发现,这个女子的眼睛,比琉璃镜还要通透。
武备院的淬火池旁,林璃亲自演示水冷套管的安装。当第一架枪管浸入循环水,蒸汽混着琉璃的清响升腾,智能手环的热成像显示,枪管温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均匀下降。
\"看!\" 鄂尔泰忽然指着膛线,歪斜的纹路正在冷却中变直,像被春风吹顺的麦浪。匠人中有个年轻人忽然跪下,举起改良后的枪管:\"回主管,这膛线能让子弹多飞二十步!\"
鄂尔泰的嘴角终于松动,他想起四贝勒密信里的叮嘱,却不得不承认,这女子的法子,比八旗的老规矩管用。忽然看见枪管尾部的北斗纹,他忽然明白,这是八爷党的标记,却也是让火器锐不可当的符印。
江宁织造局的夜灯亮如白昼,王嬷嬷盯着新制的琉璃织机,梭子在经纬线间划出优美的弧线。当第一匹《黄河图》缎面成型,浪头的光影竟随视角变化,像真的在缎面上奔腾。
\"王师傅,\" 林璃递上绣绷,上面用琉璃线绣着她的名字,\"以后织娘们按绣品的经纬密度计工分,\" 她的指尖划过绷面上的刻度,\"就像你们当年争绣魁时,比的不是力气,是巧思。\"
老绣娘摸着缎面上的琉璃梭痕,忽然笑了:\"原来格致之学,不是丢了咱们的针脚,是让针脚走得更亮堂。\"
夜风送来兵器坊的锻造声、织造局的织机声、造办处的窑火声,像首杂乱却充满生机的交响曲。林璃望着紫禁城的灯火,智能手环的蓝光正在为每个工坊定位,就像给沉睡的巨龙点上睛眸。
\"先生,\" 卫琳琅抱着新制的琉璃考勤牌跑来,\"陈善师傅送来了改良的玛瑙红釉,说要刻上您的星图纹。\"
林璃接过釉罐,看见罐底果然刻着小小的北斗与璇玑交叠纹。她忽然轻笑,腕间的星图纹路与罐底的刻痕共振,发出清越的鸣响 —— 那是传统与创新的和鸣。
雪,又开始飘落。但畅春园的琉璃灯不再明灭,反而在风雪中愈发璀璨。林璃知道,改革的路上必有阻力,就像琉璃要经过千度窑火的淬炼。但当陈善们开始接受琉璃试管,当鄂尔泰们认可水冷套管,当王嬷嬷们抚摸琉璃梭子时,她便知道,这些小小的改变,终将汇聚成洪流,冲垮所有守旧的堤坝,让格致之学在大清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智能手环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视网膜上投出清晰的未来:养心殿的瓷器漂洋过海,武备院的火器镇守边疆,江宁的缎面绣着星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