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他不想出名
花小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他不想出名,过年前摆一波摊,馋坏食客,花小泽,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汤圆有点烫,他们一个个小心咬着面皮,吃下一小口,里面的豆沙就慢慢流动了出来,哇,光是内馅这个好看绵实豆沙的动作,有的人不禁感叹说了声“wow!”
老外生来热衷甜食,在他们的国土上,其糖分真让国人觉得“窒息”和分分钟的血糖升高,瞳孔地震。国内这点甜食,真不是他们味蕾理想中的“甜”。
中外的甜度感知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没想到,他们对这一口汤圆很是喜欢,他们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甜,整个软糯的面皮和豆沙绝妙组合,有滋有味,虽不及他们以前吃甜食那么“热烈的齁甜”,但有着这里独特文化的“清甜”。
他们也很喜欢这个味道。
他们对这里‘甜品“美食最高赞誉就是,刚刚好的甜。
王旭悬着的一颗心也就放下了,这里的美食能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他这个出摊的公益用心就没有白费。
歪果仁又打包了两份,语言生涩表达,这份清淡的汤圆,可以帮他们后面解腻一下各种各样的炸物,好有战斗力吃好多好吃的。
王旭哑然,这“汤圆”还有这样的作用,歪国仁的脑回路还真是清奇,中外是两个文化系统的“胃”,国人的吃到糯制品其胃会不易消化会饱腹,而他们却认为像喝水一样简单不管饱。
王旭送走了他们,又在煮锅里倒了矿泉水,加了生汤圆煮开……
旅客越来越多,这个美食广场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怕没有流量。王旭的摊前陆续有人前来尝鲜,不能说热热闹闹,但好过一个都没有……
电视台也来做这次“美食节”的采访节目,随机找了一两个食客采访,问对这次“美食节”有哪些美食让人喜欢和心动。
而他们刚好就是有尝到了王旭的“手工汤圆”,他们在镜头面前说了“手工汤圆”的惊喜是比较深刻的。
“本来以来是普普通通的汤圆,冬至也吃过汤圆了,就想吃一下“手工汤圆”又是什么不一样的味道。摊主很用心良心,现场的那些豆沙馅亲自制做,闻着味道我都想买个几斤,但是老板不卖豆沙馅。这个汤圆长得圆圆胖胖的,价格也公道,你们有机会,可以吃一下,那个小甜口感有种上头的感觉。我吃了一份,然后又打包了一份。”
……
电视台把镜头转向了王旭所在的这个摊位,王旭没有看镜头,眼睛一边盯着炒锅着看,一边看着煮锅的汤圆,适当搅拌一下……
主持人想对王旭采访一下。
王旭有点惊了。
他就老老实实做过这一周的公益,并不想出名上电视,到时人格魅力太大泼天富贵的流量太大,他可接不住。
他简单回了主持人一两个问题,最后总结,“我只想做好自己的活就好,这也是美食节的意义。”
他把自己和美食节绑定在一起了,升华了一下思想高度,获得电视台的认可。
主持人现场还买了一份“手工汤圆”,还让摄影师切个近景,让所有市民好好看看这份汤圆的“含金量”,这么一颗大汤圆在一个勺子上duang duang 晃动着,主持人亲自咬了一口,里面的甜馅慢慢流了出来,油亮的豆沙馅慢慢顺着勺子又大面积快速流了出来……
王旭心里嚎叫,节目效果若是不错,他的“手工汤圆”要火了吧,那他有的忙碌了,他主要为了游客而来,为当地文旅做贡献的,不是来获当地市民的好感和热捧的。
电视台也不止采访他“手工汤圆”一个摊位,又去了别的摊位采访……
其官方文旅和官方媒体号,得着眼当下,立马报道其新闻活动事件出来,趁机为当地举办活动热情再加把火候。
所以,王旭在美食节卖“手工汤圆”的事又不胫而走,小区里的老人看电视,年轻人关注本地公众号都知道了……
3
小李叫了网约车,把行李和在美食广场上买的东西一块上了车。
他在车上和朱总发了信息报备,他已在来公司路上,已买了一些东西回去……
小李回到了公司,手里提着很多东西一并上了电梯,虽很引人注意,不像是一个很严肃板正的总助,但也没办法了。
买还是要买的,吃饭还是得吃的,他管不了这个虚无的体面。
公司已是午休时间,他来到工位上,先进入工作状态,在电脑上处理个别急事,然后看看时间,到朱总吃饭时间了。
他给朱总买了海鲜炒饭,可能不及那个王老板炒饭那么好吃,但味道还算可以,他在现场看着炒饭老板现炒,至少不难吃,又不是个个都是“王老板”,真苛责不了一点。
他还把一杯“杨枝甘露”让了出来,让朱总也尝尝鲜。
噢,还给朱总一份“手工汤圆”,绝对让朱总喜欢。
总有一款对得上朱总的胃。
其他的小吃,他就不给朱总尝了,拿不上正经台面,更适合“屌丝”一人独乐。
小李敲了朱总办公室的门,然后推门而出,把他给朱总准备的拿到朱总茶几上。
朱总也没挑剔要求,助理买什么就吃什么就好,他懒得去想这个烦琐的事。
小李没解释太多,就说了一声,“朱总,午餐好了,我先出去了。”
朱总应了一声“好”,眼皮看了一下茶几上的东西。
小李退出了办公室后,也去加热自己和朱总一样的海鲜炒饭,他相信王老板说的话,这美食广场的东西或许真差不到哪去。
他一边在茶水间吃起炒饭,一边他看起“王老板摆摊”的视频号的主页,越看越觉得,这个王老板不得了。
他的手艺原来那么棒,还做了那么多好吃的,食客众多。
难怪自己也和大众一样,吃到他好吃的东西后,就会义无反顾喜欢上了!
就冲他有这个和王老板视频号的联动,他以后就可以轻易找到人了,不怕没有美食吃了。他平时辛苦一天的工作也需要美食的治愈。
朱总在自己的办公室的个人卫生间洗了手,就来茶几上吃饭了。
他也不懂小李这个年轻人,除了给他买了炒饭,还买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甜水杨枝甘露”,又买了一份“汤圆”。
难道是上周大家在外出差忙着工作没有过节,小李这个人心细,看到有汤圆卖,就给自己买了一份,弥补上周过冬至没吃汤圆的遗憾吗?
不管如何,助理有心了!
朱总不客气喝了一口杨枝甘露,甜甜的,算开胃了。
他打开炒饭盖子来,这份炒饭用料也很扎实用心新鲜,但口感上还是略差于那份久远记忆里的那份。
他吃了几口后,又用勺子舀了一个汤圆吃。
这个汤圆挺大的,还没见到外面有卖这么大颗,袋装的绝没有这么大颗,想吃大颗那得现包或是定制才有可能。
但这已过了吃汤圆的时令,现还有商家现包现做吗?
他咬了一口,豆沙馅很快在嘴里软化了,有着神奇的力量,微甜不腻带着软糯,于任何人的牙齿和味蕾都很友好,甚至优秀。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对汤圆有了美好的滤镜,不然以前怎么没有这种感觉。
他又吃了第二个汤圆,软糯里清清淡淡,还是甜得入人心,甜得刚刚好,他这个中老年纪的人了,要戒糖控糖,也可能是因为自律不沾甜食原因,突然一吃到甜,人类本就爱甜的基因就情不自禁冒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但他尝“杨枝甘露”的甜,倒没有那么多深刻的感受。
这份打包的汤圆只有四颗,数量并不多不少,他便把四个汤圆全部解决,不浪费。
上头了。
这四颗就刚刚好,糯制品不利于消化,若是吃第五颗的时候可能就要饱肚子了。
他突然觉得小李还真是会买东西,这汤圆买得甚得他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