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党校门前的樱花
澜疏水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党校门前的樱花,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澜疏水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祁大哥,给我们讲讲怎么让老百姓信任执法者?\"
说话的是位年轻的社区书记,胸前的工作牌还别着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奖章。
\"把警服穿成邻家大哥的模样。\" 祁同伟指了指自己的袖口,\"当年在城东派出所,我帮王大爷追被骗的养老钱,每天蹲在他的菜摊旁记账 —— 后来他逢人就说,穿制服的比亲儿子还靠谱。\"
周围学员纷纷点头,有人打开录音笔,有人拍下他磨旧的袖口作为基层调研素材。
林小婉端着餐盘坐下时,看见祁同伟正在给几位学员画 \"软暴力时间轴\",忽然想起上午在宣传栏看见的场景:一位少数民族学员对着展板上的菜市场漫画拍照,配文 \"终于找到让牧民理解合同法的办法\"。
这些瞬间让她明白,党校的课堂早已延伸到樱花道、食堂和宿舍,而祁同伟就是流动的基层法治教科书。
送走最后几位请教的学员,祁同伟回到宿舍时已近深夜。
书桌上,林小婉留的记忆棉枕头旁,摆着十几张新交换的名片:有边疆地区的派出所长,有法学核心期刊的主编,还有参与ZY政策起草的研究员。
手机震动,是老周发来的短信:\"祁大哥,我们县打算聘您做法治顾问!\"
附带的照片里,陇西县的干部们围在打印机前,正在装订他手写的证据链模型。
祁同伟忽然想起高育良说的 \"法治要长在泥土里\",此刻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名片,不正是法治种子的传播链?
林小婉的短信随后到来,附带的照片里,GA部物证中心的展柜已布置完毕:他 1995 年的勘察箱旁,整齐码着各地学员索要的野藤保存剂样本。
\"师哥,\" 短信说,\"今天有位边疆同志说,您的故事让他想起自己牧区的父亲 —— 原来法治真的能长成百姓心里的树。\"
祁同伟望着窗外的樱花,想起白天在报到处遇见的李司长。
那位曾在西藏蹲点三年的老政法,临别时用力握住他的手:\"年轻人,基层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此刻他终于明白,党校不仅是晋升的台阶,更是人脉的熔炉。
这一夜,祁同伟在学员手册新增的人脉页写下:
\"法治从来不是独行,而是千万个基层身影的共振。
今日樱花道上的每一次握手,都是未来基层治理的一次能量传递 ——
滨湖的电子秤,陇西县的合同模板,共同编织成中国法治的经纬线。\"
晨光初绽时,樱花道上已有学员结伴讨论。
祁同伟摸着口袋里的名片,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唤他。
转身看见张力教授带着几位博士生走来,手里捧着《基层执法百案录》修订稿:\"祁同志,我们想把您的案例纳入ZY党校教材...\"
话音未落,远处又有学员挥手,正是那位西北的老周,手里举着刚收到的物证箱改良版说明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