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盛世初现,万邦来朝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盛世初现,万邦来朝,妙龄女被老汉压身小说更新时间,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世初现,万邦来朝。
赵帝国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
【边患未除:狼烟再起,北境告急】
开明五年冬,咸阳城内瑞雪纷飞,百业俱兴。然而,在遥远的雁门关外,战火却悄然点燃。一封加急战报由影卫司快马送达:
“陛下!”
“匈奴单于冒顿大举入侵。”
“雁门、代郡、上谷三地被破。”
“百姓遭掳掠,村镇焚毁无数。”
赵信阅罢,面色沉凝。他站在御书房窗前,望着天际飘落的雪花,缓缓说道:
“我曾以为,天下一统便能长治久安。”
“但真正的和平,不是靠祈求得来的。”
“是用铁与火打出来的。”
陈平进言:
“匈奴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
“若不彻底击败其主力,边境永无宁日。”
吴广也道:
“臣愿领兵出征。”
“让那些蛮夷知道,赵军之威不可犯!”
赵信摇头:
“这一仗,必须我去。”
他随即下令:
整编中央禁军八万人,以虎豹营为核心;
调集粮草十万石,沿长城设补给线;
命工兵营修复旧长城,并修建新烽燧体系;
发布《讨匈檄文》,昭告天下匈奴之罪。
檄文如下:
“匈奴者,豺狼也。”
“乘我中原初定,妄图南侵。”
“屠我百姓,焚我村落,掠我牛羊。”
“今赵帝亲征,誓驱逐胡虏,护我黎民!”
檄文传遍天下,士气高涨。各地百姓纷纷献粮捐衣,支援前线。有人写下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谁把丹心写此仇?”
【第一战:雁门血战,破敌先锋】
赵信亲率六万精锐,自咸阳出发,星夜兼程,奔赴雁门。匈奴前锋由左贤王率领,兵力两万,正围攻雁门关。赵信采取“分兵合围”战术:
吴广率步兵正面迎敌,吸引注意力;
虎豹营绕道北山,突袭敌后;
影卫司策反部分匈奴骑兵,在关键时刻倒戈。
战斗持续两日。最终,赵信亲自率军冲锋,斩杀左贤王,击溃敌军!雁门关解围,百姓欢呼:
“赵帝来了,我们有救了!”
赵信立于城头,望着远方的草原,低声说道:
“这只是开始。”
【第二战:漠南决战,千里追敌】
匈奴主力退守阴山以北,据险而守。赵信决定深入漠南,发动“千里追敌”作战。他亲率四万轻骑,携带十日干粮,日夜兼程,直扑敌巢。沿途风沙漫天,将士们嘴唇干裂,但无人退缩。陈平劝道:
“陛下,是否稍作休整?”
“如此强行军,恐有伤亡。”
赵信却坚定地说:
“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开战。”
“我们要比他们更快,更狠,更强!”
七日后,赵军突袭匈奴王帐所在地——龙城(和林格尔)。匈奴措手不及,仓促应战。虎豹营如猛虎下山,一路冲杀,斩首万余级。冒顿单于仓皇逃往漠北。赵信登上龙城高台,宣布:
“从今日起,此处设‘朔方郡’。”
“凡赵朝子民,皆可迁居于此。”
“耕田放牧,世代安居。”
他还特别设立“边贸集市”,鼓励汉匈通婚与文化交流。
【尾声:拓土开疆,丝路初现】
北伐胜利后,赵信并未立即返回咸阳。他在阴山脚下设立“镇北府”,任命李广为镇北大将军,统领五万驻军,镇守边疆。同时,赵信下令:
修筑“朔方长城”,防御匈奴南侵;
设立驿站系统,连接西域与中原;
开通“丝路东段”,与西域诸国贸易往来。
赵信对随行官员说:
“战争只是手段。”
“真正要做的,是让敌人变成朋友。”
“让草原与中原,共处一个天下。”
归师途中,百姓夹道欢迎,孩童唱着童谣:
“赵帝出征,千里破敌。”
“匈奴远遁,朔方安宁。”
回到咸阳后,赵信登临观政台,遥望北方。他喃喃道:
“这不是终点。”
“而是另一个起点。”
他知道:
赵帝国的疆域,不再局限于九州。
它的影响力,已跨越高山与沙漠,走向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