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谋秦准备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谋秦准备,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小皇龙,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家行政方针一经确定,赵信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征召百姓扩充军队。他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确保扩军工作的顺利进行,赵信亲自接见了东西南北军的将领们。这些将领们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军事人才,他们对赵信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会面中,赵信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扩军。他向将领们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和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将领们对赵信的远见卓识深感钦佩,同时也对他的扩军计划表示全力支持。
赵信叮嘱将领们,要在三年内尽可能地提升士兵的战斗力。他暗示道,三年之后可能会面临一场恶战,所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领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赵信的期望。
东南西北军的将领们虽然来自朝廷内的各大势力,但他们都明白,军队的扩招对于他们自身的利益也是有利的。当时,他们背后的大佬们在朝上默不作声,实际上就是对赵信扩军计划的一种无言的支持。
即使赵信没有私下提醒,这些大佬们恐怕也会督促将领们尽快练兵,提升战力。毕竟,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反对扩军的主要是那些忠诚于蜀王的人。然而,为了蜀国的大业,赵信不得不牺牲他们的意见。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立场和观点有时需要做出让步。
此外,文军一直以来都是由宗室子弟率领。这些宗室子弟对蜀国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此次将文军的军权交给赵信,实际上是把赵信当作了一个“黑手套”,以免宗室子弟和百官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文军的忠诚,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内部纷争,可谓是一举两得。
蜀王杜尚身负重任,主要负责与秦国、楚国、魏国的外交事务。毕竟有些重要决策并非百官所能决定,而由蜀王亲自出马进行外交活动,则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楚国的外交关系中,蜀王采取了联姻的策略。他将蜀国的公主远嫁楚国,以此来促进楚蜀两国的联盟,并努力争取签署一份长达十年的互不侵犯盟约。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为蜀国带来一定的安全保障。
对于魏国,蜀王则着重于财务方面的合作。通过保持密切的消息联络,蜀国与魏国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尽管魏国与蜀国之间相隔秦国和楚国,对蜀国本土并未构成直接威胁,但在秦国与蜀国交战时,魏国若能拖住一部分秦国士兵,无疑将对蜀国大有裨益。而且,以魏国的一贯作风来看,当秦国陷入困境时,魏国很可能会趁机对其落井下石,从中分一杯羹。因此,蜀王必须确保魏国不会与秦国结盟,而是站在蜀国这一边。
至于与秦国的外交,蜀王同样以财务手段为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麻痹秦国,使其不会将蜀国视为重点防备对象,从而避免秦国扩军备战,给蜀国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与此同时,蜀国的太子杜悦也承担着重要任务——筹备六军征战五年所需的粮草。毕竟他作为国之储君,地位尊崇,百官们都会对他有所顾忌,给他一些面子。而太子杜悦也明白这一点,他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积极筹备粮草,以确保军队在征战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