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镇妖塔\\’系统1-千里眼、灵犀与烛龙
金戈一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镇妖塔\\’系统1-千里眼、灵犀与烛龙,弦!正物质宇宙:跨越,金戈一杰,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46 年,地球,洪荒开天基地
洪荒开天基地深处,“伏羲”综合实验室的穹顶之下,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某种高密度的晶体。巨大的全息星图占据了整个中央空间,猎户座支旋臂上,那道代表虫族扩张前沿的幽绿色波纹,正以一种令人心悸的恒定速度,缓慢而无可阻挡地朝着代表太阳系的蓝色光点延伸。旁边标注着一个冰冷的数字:287光年。每一天,这个数字都在无情地减小。
孔方佳元帅站在星图前,玄黑色制服的肩章在冷光源下反射着硬质的光芒,映衬着他眉宇间刀刻般的凝重。他身后,是以李艳博士为首的顶尖科学家团队,以及孙晓、欧阳飞等一线军事指挥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星图上那道绿色的死亡浪潮上,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287光年,按虫族当前的推进速度,最多三十几年不到四十年,它们的先头部队就将抵达太阳系外围奥尔特云。”孔方佳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击在合金地板上,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激起沉闷的回响,“星盟的态度暧昧不明,甚至包藏祸心。这些天我有想到我与米尔会谈时,他提到过的一句话,当时我们是在讨论宇宙文明的意义,他说到,如果你有能轻易的摧毁一个恒星系里文明的力量,就会知道生存只是低维文明的遮羞布。这意味着星盟也拥有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可以轻易摧毁我们地球文明的力量。”
“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也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殖民星上。地球本土,必须拥有一套能刺穿黑暗、预警威胁、并给予毁灭性回击的战略防御体系。它必须足够‘硬’,足够‘远’,足够‘快’,足够‘聪明’。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镇妖塔’计划,就是我们的答案。今天,我们要确定它的最终架构与核心组件。”
“首先是激波监测卫星阵列(代号:千里眼),万成眉主任请讲。”孔方佳先点出了负责深空探测的陈凯博士,万成眉主任率先上前一步,指尖在虚空中划动,星图瞬间放大,聚焦在太阳系外围一个巨大的、由无数光点构成的立体球状网格上。“元帅,各位,‘千里眼’阵列是我们‘镇妖塔’感知系统的基石。它并非传统的光学或射电望远镜网络。”
全息影像切换,展示出数百颗形态奇特的卫星模型。它们的主体并非光滑的球体或碟状,而是覆盖着复杂褶皱和凹槽的多面体结构,表面流淌着紫金色的光泽——那是改良后的“熵减合金”。
“这些卫星的核心探测原理,是捕捉和分析宇宙空间中极其微弱的引力波涟漪和超光速曲率航行留下的‘空间激波涟漪’。”万成眉的声音带着技术工作者的严谨与一丝狂热,“虫族的生物战舰进行超空间跃迁,星盟的舰队进行曲速航行,甚至是大型天体事件的爆发,都会在时空结构上留下独特的‘指纹’——引力波扰动和空间褶皱激波。”
“其实现在的这批新卫星,在技术上的最大改进还有一个是,对空间挤压震荡的精细探测,换句话说,以前我们的卫星探测到的空间激波涟漪,都是从远处多少光年以光速传来的,我们接收到的时候,其实已经很可能过了很多很多年了,但是新的空间震荡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的监测到,原理你可以看成是,一根U型水管,已经注满了水,从其中一个口子再压水进去,另外一个口子必然实时出水,而不用等到新加的水到了另外一个口子你才知道又加了水进来。宇宙的空间挤压震荡,也是同一个道理,这使得我们实质上可以近乎实时的监测到很多曲速空间跳跃飞行的情况,只不过现在这个探测能力还有限,距离越远,探测能力越弱,目前最远值能实时探测到500光年左右,500万立方*20倍光速曲速空间跳跃飞行的综合光倍值,我们称之为夏,那这个飞行器的综合光倍值就是1亿夏,也就是500万立方米的飞行器进行20倍光速曲速空间跳跃飞行,产生的空间挤压震荡值。”孔方佳点了点头,“这项技术在星盟,我没有看到,这可能是我们再次突破了一项超越了星盟的技术,非常棒,我对‘镇妖塔’系统越来越有信心了。”
万成眉放大了其中一颗卫星的模型,展示其核心:“每颗‘千里眼’卫星内部,都集成了一组超高精度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以及环绕其外的多频谱空间褶皱传感器阵列。后者能够感知皮米级别的空间几何畸变,这是探测曲率航行的关键。”
李艳补充道,她的目光锐利:“关键在于阵列的布设位置和数据处理。阵列将部署在距离太阳1光年左右的奥尔特云外围关键引力节点上,构成一个包裹整个太阳系的预警球壳。这个距离,既能提前捕捉来自深空的威胁信号,又能利用太阳引力透镜效应,被动放大来自特定方向的微弱信号。阵列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需要‘镇妖塔’AI中枢进行实时关联分析和背景噪声滤除。”
“探测精度和预警时间?”孙晓更关心实际效能,他紧盯着代表阵列的光点球壳。“理论模型显示,”万成眉调出一组复杂的曲线图,“对于标准女王级虫族母舰规模的超空间跃迁,在距离太阳系50光年处发起,‘千里眼’阵列能在其跃迁后通过空间挤压震荡立即发现跃迁情况,并在其跃迁完成前的3.7秒内捕捉到空间激波前兆,并精确定位其跃迁出口坐标,误差不超过0.01天文单位。预警时间…取决于威胁源的距离。5光年外发起攻击,我们能获得至少数小时的预警期;如果威胁在1光年外出现,预警时间将压缩到1分钟以内,但足够启动防御程序。”
孔方佳点点头:“覆盖范围?”“整个球壳阵列能实现4π球面度无死角覆盖,”万成眉肯定地回答,“只要威胁进入太阳系周边2.5光年范围,就逃不过‘千里眼’的凝视,2.5光年内,我们的综合光倍值探测达到了夏,几乎所有虫族或星盟的威胁全部都能实时发现。我们甚至能探测到人马座或英仙座方向数千光年距离发生的、能量足够大的即时星际冲突激波,为判断局势提供情报。目前我们已经在大量收集实时的空间震荡信息,并应用AI进行了计算,以便于未来可能的作战使用以及现在对虫族星盟战场局势进行有效判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对殖民Abc编队和基地所在的多处空域进行实时监控,提供情报保障。”
这时通讯领域的权威,头发花白的赵铭科学堂长老接过了话题。全息影像切换成一个由无数闪烁的蓝色光点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景,它覆盖了“千里眼”阵列,并延伸向太阳系内的各个防御节点、月球基地、火星哨站以及遥远的“磐石”基地方向,这就是超远程实时量子通讯网络‘灵犀’。
“‘灵犀’网络,是‘镇妖塔’的神经网络,负责将所有感知信息、指挥命令以近乎零延迟的速度传递。”赵院士的声音沉稳有力,“它基于成熟的量子纠缠原理,但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这项技术最早的技术框架来自于星盟,经过我们自己的研究,进行了重大升级。”
影像聚焦到两个遥远节点之间的连接。“核心突破在于两点:第一,量子纠缠态的‘超距同步维持技术’。我们利用零号空间的绝对稳定性,在其中建立了纠缠粒子对的‘锚点’。这使得纠缠态在跨越数千甚至上万光年时,其相干性衰减率降低了99.999%,理论上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瞬时通讯,无视距离限制。”
“第二,量子通讯的‘通信包裹’跃迁中继技术。”赵院士展示了一个梭形的微型装置模型,“对于超远距离、或者需要绕过强引力干扰区(如黑洞附近)的通讯,‘灵犀’网络并非傻傻地依赖直线量子纠缠。我们会在关键路径节点部署这种‘通信包裹’中继站。而星盟提供的技术框架没有这一条,这使得星盟的超远程通信会出现丢帧甚至直接断线的情况。这在平时可能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一旦进入紧急状态,就会变得非常致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