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道尊的文宣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和王铭章换枪,烽火淞沪,九色道尊的文宣王,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第22集团军官兵穿着草鞋单衣,就于1937年9月5日开始沿川陕公路出发,徒步出川抗日,满心希望到达西安后能够换装补给,结果刚刚到达宝鸡,就接到山西战事紧急,要火速增援的命令,部队马不停蹄的就直接渡过黄河,开进了山西战场。
但由于日寇进军迅速,晋绥军又实在不争气,等川军赶到时,太原已经失守了。
日寇机械化部队左冲右突,川军立足未稳,很快被冲散,只能随晋绥军部队后撤,由于开进山西途中日夜不停,无法埋锅造饭,身穿单衣的川军将士们饥寒交迫,沿途遇到晋绥军的军械库时,就干脆破门而入,自行补给。
消息传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王”阎锡山那里,其自然怒不可遏,坚决要求将这批川军调走。
接到电报后,蒋介石说“第二战区不肯要,把他们调到第一战区。”结果,第一战区司令程潜听说了第22集团军的表现也是连连摇头,直接一口回绝。最后多亏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急需援兵组织徐州会战,遂将第22集团军东调。作为杂牌军出身的将领,李宗仁对川军的遭遇非常同情,刚一见面就拨给第22集团军500条新枪,还有大批子弹和迫击炮弹等补给品。
第22集团军也没有辜负李宗仁的一片好心,在随后的台儿庄战役中,该部所属第41军驻防滕县,阻击日寇矶谷廉介第10师团,浴血拼杀迟滞其4天,为台儿庄守军巩固阵地,形成围歼第10师团的有力态势赢得了宝贵时间。但川军健儿也付出了极大代价,驻守县城的3000余人全部阵亡,前敌总指挥、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也以身殉国。
陈哲刚刚将一批 92 重机枪和地雷送到了第 41 军 122 师师长王铭章的手中。
在一场紧张的军事会议结束后,王铭章对陈哲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陈哲微笑着回应道:“王师长,您太客气了。咱们都是抗日队伍,理应相互支援。你们川军兄弟在前线浴血奋战,却面临着武器装备相对较差的困境,我这个人呢,比较讲义气,所以就送了这些装备过来,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王铭章感激地拍了拍陈哲的肩膀,说道:“陈兄弟,你这番话真是让我感动啊!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我们川军的荣幸。”
随后,两人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开始聊起了当下的局势。陈哲趁机询问道:“王师长,我听说贵部好像有晋绥军的晋造汤姆森冲锋枪,不知道是否属实呢?”
王铭章略作思考,回答道:“哦,陈兄弟说的是晋绥军的 17 式冲锋枪吧?确实,我部是有一些这种武器。”
陈哲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说道:“王师长,不知您能否考虑一下,用这些冲锋枪跟我部做一些交换呢?我部对这种冲锋枪特别喜欢,它在战斗中非常实用。”
王铭章一脸无奈地说道:“我们师也就分到区区 30 支汤姆森冲锋枪而已,这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不过,65 步枪倒是有好几百支呢,只是弹药不太充足。”
陈哲听后,灵机一动,提议道:“要不这样吧,我用日军的歪把子机枪跟你交换汤姆森冲锋枪,怎么样?至于子弹嘛,就按 1 发冲锋枪子弹换 1 颗日军 6.5 子弹来算。”
王铭章略作思考,觉得这个提议似乎对自己有些不公平,于是说道:“这样一来,我岂不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这样吧,你给我 20 挺歪把子机枪,子弹就 1 换 1 好了。”
陈哲爽快地答应道:“行,没问题!不过,你部的驻地在滕县什么地方呢?”
王铭章回答道:“我会留下一个参谋给你,等你把东西都准备好之后,由这个参谋发电报联系我。”
两人商议妥当之后,便各自返回,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