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白衣山人李泌(3)
方忆lt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白衣山人李泌(3),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方忆lt,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致身宰辅
李泌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因此在唐肃宗和唐代宗两朝多次坚决辞去宰相之位,并最终远离了朝堂,长期隐居于衡山。泾原兵变后,唐德宗避难于梁州(今陕西汉中),紧急下诏征召李泌至梁州行宫,授予他左散骑常侍之职,并命他每日在中书省值班,以便随时等候召见应对。李泌因此殊荣而受到朝野的广泛关注。贞元元年(785年)七月,陕虢(今河南陕县、灵宝一带)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杀节度使张劝,擅自代领军务,并邀求朝廷授予旌节,同时密召李怀光部将达奚小俊为援。面对危急局势,德宗命李泌出任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
李泌请求单骑前往处理,德宗初有疑虑,但最终同意。李泌先会见陕州进奏官及在京城的将吏,欺骗他们说:“皇上因陕虢饥荒,命我担任运使,督运江淮米粮以赈济灾民。陕州行营设在夏县,如果达奚抱晖可用,就让他统军;若他有功,就让他出任节度使。”以此策略来麻痹达奚抱晖。同月十七日,德宗加封李泌为陕虢观察使。李泌抵达陕州行营后,巧妙地让达奚抱晖自行带领家人逃亡。李泌辞行时,德宗曾草拟一份参与叛乱的七十五人名单交给他,命他诛杀。李泌遣走达奚抱晖后,朝廷所派的宣慰使要求他必须诛杀叛乱者。李泌不得已,只将兵马使林滔等五人械送京城。达奚小俊领兵入境,听闻李泌已入陕,只得撤军。陕虢之地因此得以安定。李泌又凿山开辟车道至三门,以便于军粮运输。因这一系列劳绩,他被加官检校礼部尚书。
贞元三年(787年),参与防秋的淮西门枪兵马使吴法超率步骑四千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叛逃。浑瑊派部将阻拦未果。唐德宗急遣中使敕令李泌发兵拦阻,不得让淮西军渡河。李泌马上派押牙唐英岸率军至灵宝,但淮西军已渡过黄河列阵。李泌于是令灵宝供给他们粮食,淮西军也不敢剽掠。次日,淮西军在陕州城西宿营,李泌不再向他们供给粮食,而派部将率精兵埋伏于太原仓隘道。一日后,淮西军行入隘道,李泌所派的伏兵齐发,淮西军大败。残军从山路南逃,李泌又派大将燕子楚率军四百至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唐英岸多次追败叛军,吴法超等至长水,被燕子楚伏击。
六月,李泌入朝,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李泌的执政时间虽短,但在任内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李泌对内政的处理,外交的策略,军事的部署,财经的筹划,都做到了安和的绩效。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李晟、马燧,以调和将相。外结回纥、大食,达成“贞元之盟”,从而遏制吐蕃以安定边陲。李泌常有与德宗政见不同之处,反复申辩上奏达十五次之多。唐德宗曾对他说:“朕要和你约法在先,因你历年来所受的委屈太多了,不要一旦当权,就记恨报仇,如对你有恩的,朕会代你还报。”
李泌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害臣的李辅国、元载他们,都已经离开了。过去与臣要好的,但凡有才能的,也自然显达了。其余的也都零落消亡了。臣实在没什么恩怨可报的。但是如陛下方才所说,臣可与陛下有所约言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