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章 陈琳,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汉桓灵年间,在广陵射阳的一处书香门第中,陈琳呱呱坠地。

彼时的东汉王朝,表面上仍维持着大一统的格局,实则已暗流涌动。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民间怨声载道,黄巾起义的烽火也在暗中酝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琳自幼便在家族的熏陶下饱读诗书,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

少年时期的陈琳,常流连于广陵的市井街巷,观察着百姓的生活百态。

他目睹了底层民众在苛政下的艰难求生,也看到了豪强大族的奢靡无度。

这些见闻,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素材。

每当夜幕降临,他便挑灯夜读,沉浸在《诗经》《楚辞》的世界里,揣摩着古人的笔法与意境。

同时,他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颇有涉猎,尤其钟情于法家的治国理念,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汉灵帝末年,陈琳凭借出众的才学,经人举荐进入大将军何进的幕府,担任主簿一职。

主簿虽非高位,却是何进身边的机要近臣,负责处理文书、参与决策等事务。

此时的东汉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

宦官势力与外戚集团的矛盾已不可调和,何进作为外戚首领,意图诛杀十常侍等宦官,以夺回朝政大权。

为增强自身实力,何进竟异想天开地打算召并州牧董卓等地方豪强进京,以武力胁迫太后同意诛杀宦官的计划。

陈琳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即向何进上书劝谏。

在谏言中,他言辞恳切地指出:“将军您手握重兵,居于宰辅之位,若能当机立断,以朝廷名义诛杀宦官,名正言顺,必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然而,如今却要召外兵进京,这无疑是引狼入室。董卓等野心勃勃之辈一旦进京,局势将难以控制,届时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陈琳的这番分析,切中要害,展现出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远见。

然而,何进却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陈琳的忠言逆耳。

最终,董卓应召进京,局势迅速失控。何进不仅未能如愿诛杀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董卓趁机把持朝政,东汉王朝从此陷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陈琳虽无力改变大局,但他的这次谏言,却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也让他深刻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何进死后,陈琳为避乱离开洛阳,辗转来到冀州,投入袁绍麾下。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当时的诸侯中声望极高,麾下人才济济。

陈琳的到来,受到了袁绍的器重,被任命为记室令,专门负责撰写军中的文书、檄文等重要文件。

在袁绍幕府的十余年里,陈琳迎来了他政治与文学生涯的重要发展阶段。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成为袁绍的首席笔杆子。

袁绍的许多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都有陈琳参与其中。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与东郡太守臧洪因矛盾激化而兵戎相见。

臧洪坚守城池,袁绍久攻不下。

陈琳与臧洪不仅是同僚,还存在姻亲关系。

于是,袁绍便让陈琳写信劝降臧洪。

陈琳在信中,先是追忆了两人往日的情谊,接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劝臧洪认清形势,尽早归降袁绍。

他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希望能打动臧洪。

然而,臧洪也是一位忠义之士,他对袁绍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坚决不肯投降。

他回信给陈琳,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坚守正义、宁死不屈的决心。

两人的书信往来,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学辩论,不仅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起,袁绍开始大举进攻公孙瓒。

公孙瓒占据幽州,兵强马壮,是袁绍统一河北的最大障碍。

陈琳不仅为袁绍出谋划策,还挥笔写下了着名的《武军赋》。

在这篇赋中,陈琳以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笔触,详细记录了袁绍军队击破公孙瓒的过程。

他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厮杀,“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被练三百,玄甲百万。”展现出袁绍军队的强大阵容;他刻画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壮士愤兮忘身,良弓劲兮摧坚。”

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

《武军赋》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高度评价,成为陈琳早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为袁绍的军事行动起到了一定的舆论宣传作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为了在舆论上占据优势,袁绍命陈琳撰写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

陈琳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查阅大量资料,精心构思,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即《讨曹檄文》。

这篇檄文堪称古代檄文的典范之作,陈琳从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腾骂起,历数曹操的五大罪状。

他先是讽刺曹操出身卑微,是宦官的后代,“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以此贬低曹操的出身,削弱其在士大夫阶层中的威望。

接着,指责曹操在政治上专横暴虐,杀害了许多忠臣良将,“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

揭露曹操把持朝政,肆意妄为,破坏国家法律和制度。

陈琳还痛斥曹操为筹集军饷,设立官职专门盗掘坟墓、掠夺财物,“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一指控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让曹操背负上了“盗墓贼”的恶名。

最后,陈琳指出曹操包藏祸心,企图谋害国家栋梁、孤立大汉皇帝,自己成为枭雄,“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陈琳的这篇檄文,不仅言辞犀利,气势磅礴,而且文采斐然,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据说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当他读到这篇檄文时,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曹操对陈琳的才华也十分赞赏,发出“陈琳之檄,可愈头风”的感叹 。

这篇檄文让陈琳声名远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

然而,也正是这篇檄文,让陈琳在官渡之战袁绍兵败后,面临着生死考验。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邺城,袁绍势力彻底覆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火影:我成了宇智波最强王者

看图说话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土豆勇者

能变成光的雷奥尼克斯

梦回有亿年

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穷鬼自嗨

性转女频千金,我和霸总玩商战

平核

被逼出宗门后,我继承了一座神墓

时空归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