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杜国舅围攻兴庆府
六卖生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杜国舅围攻兴庆府,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六卖生煎,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火器开道,有马军骑射压制,加上步军人多势众,战力无匹,昭军几乎是占尽天时人和,西夏军只得一个地利,自然不是对手。
火器压得城上西夏军抬不起头,即使在昭军进入射程后,也没能组织起有效反击。
这无疑给了昭军步军快速越过护城河,攻打城门、攀登城墙的有利时机。
昭军将浮桥搭上护城河后,顺利将撞杆、云梯等攻城利器推进到城墙下,开启了最无解的进攻方式。
嵬名阿吴、芭里祖仁虽强自稳住心神,极力组织大军反击,然而被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西夏军,战力还是大打折扣,根本阻拦不及,便被昭军顺利登上城头。
插翅虎雷横第一个登上城头,挥舞着朴刀杀出一条血路,随后,马麟也挥舞着一对大滚刀,登上城头,杀得人头滚滚。
接着,徐白、黄爱、薛斗南等人,也顺利攀上城头,彻底稳住阵脚,接应更多昭军登上城墙。
攻打城门的司行方、縻貹等人,也凭借撞杆强大的冲击力,将城门撞出一个大洞,随即塞入霹雳弹,一声巨响传出,城门轰然坍塌。
昭军鱼贯而入,已然杀入银州城。
嵬名阿吴和芭里祖仁见大势已去,不得已率兵撤下城头,借助城内巷道,与昭军且战且退。
最终,在付出两万余士卒的代价后,从西门撤出银州,退往兴庆府。
昭军乘胜追击,下银州,进军兴庆府。
在李至忠、李良辅还未领军抵达京兆府时,西夏已经面临着皇城保卫战,而且有亡国之忧。
但李乾顺并不慌张,兴庆府城池坚固,兵马众多,易守难攻,即使昭军火器犀利,他也有信心能守住。
毕竟,所有权贵豪强的家业,都在兴庆府,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这些人毫无疑问会团结在自己身边,想方设法抵抗昭军,保住家业。
这与宋国达官显贵不同,首都沦陷,还可以有其他地方可去。
兴庆府一旦被攻下,便再无一个很好的安身立命之所,所以,这是这些达官显贵们不会逃走的根本原因。
既然不逃走,那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拿出全部力量,死守兴庆府,跟昭军对抗到底。
要么,暗通款曲,献城投降。
但是,昭国对待显贵豪强的政策,让他们望而却步。
所以,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拥护李乾顺,和昭国对抗,至死方休。
李乾顺既然选择死守兴庆府,便及时征集各路兵马,收拢溃败,陆续聚集二十万大军,布防在兴庆府内外。
杜壆得到详细情报,非但不惧,还十分兴奋,于是整顿三军,水陆并进,直抵兴庆府,开启灭亡西夏之战。
……
中部,赵桓在种师道、伤情好转的种师中、姚平仲等人护送下,一路西逃,经陕州、虢州、华州,最终抵达京兆府,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他心中始终不安,一路西逃,他明显感觉得到,昭军似乎是有意放他们进入京兆府,否则在半路上以马军奔袭,必定可以绕道前面,挡住他们去路。
但是,昭军并未这样做,而是就在后面一板一眼的追击,一路撵着他们向西进入京兆府。
而且,没有派兵截杀各方闻讯而来的勤王大军。
这其中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他一时想不通。
昭军这边,确实如他所料,就是在故意放水。
王进依旧把守汴京,只把追击的任务交给武松、孙安、卞祥、田虎四人,步军以武松为主将,马军以孙安为主将,互相配合,一路平推过去。
之所以没有派遣马军截杀赵桓,是王进的围点打援之计。
目的自然是将赵桓放入京兆府,然后通过其勤王诏令,将各地宋军聚在一处,然后一网打尽。
只要消灭了最后成建制的宋军,那么州府县,就不用一处处去打了,只要一道诏令,便可使各地望风而降。
比起南部的后军都督府,他们左军都督府的进度,还是不够快。
所以,他必须要以更快的时间,尽取陕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与后军都督府抢夺进攻西川路的先机,获取更大的功劳。
此事,由不得他不着急。
首先,赵佶已经逃去成都,而南路的关胜等人,已经进入黔州所领羁縻州,也就是贵州地界。
而岳飞和牛皋、呼延庆等,则是攻入了广南西路。
其中,岳飞和牛皋负责攻打陆路,呼延庆则分兵南下,从雷州半岛渡过琼州海峡,攻打琼州、澹州、崖州、万安州及黎洞,将海南之地纳入版图。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推进极快,以至于后续的负责接管地方的官员们,有些难以应对。
吏部不得不扩大官员遴选范围,放松考察要求,将一批批官员送去地方,一边履职一边考核其能力和人品。
这可把吏部几位大佬给累得不轻,忙得脚不沾地,累得晕头转向。
南路顺利取得广南西路和打下各羁縻州后,陈兵大理边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