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厂长任命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厂长任命,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默兰站在纺织厂的职工大会上,看着台下三百多双眼睛,手心微微出汗。主席台上,“热烈庆祝沈默兰同志任红星纺织厂厂长”的横幅鲜艳夺目,县革委会主任正在宣读任命书,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车间。她摸了摸胸前新换的厂长徽章,金属边缘硌得掌心发烫,却让她莫名心安——这枚徽章是她无数个深夜在空间里调试织机的见证。
“下面,请沈默兰厂长讲话!”掌声雷动中,沈默兰接过话筒。她望向人群,看到大哥沈默轩站在后排,微微点头。那眼神让她想起二十年前,饥荒中大哥把最后一块红薯塞进她手里的模样。
“同志们,”她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从今天起,咱们厂就是省级示范单位了,但这不是终点,是起点。下个月,我们要引进全省第一台半自动织机,年底前让每个工人的月工资涨到八十块!”
台下爆发出欢呼。沈默兰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目前镇上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四十块,八十块足够让一个五口之家顿顿见肉。而她敢许下这个承诺,正是因为空间里那片永远丰收的黑土地,和取之不尽的灵泉。
任命仪式结束后,县工业局王科长留下来“指导工作”。沈默兰将他迎进新装修的厂长办公室,桌上早已摆好灵泉泡的龙井,还有一碟空间产的桃酥。
“沈厂长,”王科长咬了口桃酥,眼睛一亮,“这点心……”
“厂里食堂新学的手艺,”沈默兰微笑着递上文件,“王科长,这是我们的‘技术革新申请书’,想引进日本的纺织技术,需要外汇额度支持。”
王科长接过文件,扫了一眼“山泉水纺织工艺升级”的项目描述:“外汇额度紧张啊,不过你们厂是示范单位,我可以帮着争取。但省里要看到实打实的成果——比如,能不能先弄一批‘样品’去广交会试试?”
沈默兰心中一动。广交会,这个曾经只在广播里听到的名字,如今竟触手可及。她想起大哥说过,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沿海,或许这就是沈家走向世界的契机。
“样品我们早就备好了,”她起身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匹雪白色的布料,“这是用‘改良山泉水’处理的高支纱,轻薄透气,适合做夏季出口衬衫。”
王科长伸手抚摸布料,指尖掠过之处,灵泉的淡淡清香若有若无。他点点头:“不错,下周我带省外贸局的人来验厂,你们做好准备。”
送走王科长后,沈默兰立刻来到后山的空间入口。沈默轩已经等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现代纺织技术》:“兰兰,广交会的样品必须用灵泉棉纱,但要控制比例——三滴灵泉兑一百斤水,不能再多了。”
“哥,你说我们真能出口到国外?”沈默兰接过书,书页间夹着一张香港报纸,上面刊登着“大陆纺织品国际行情”。
“为什么不能?”沈默轩反问道,“我们的布料比洋人卖的柔软,价格还低三成。记住,广交会上只展示成品,绝不透露工艺细节。实在问起来,就说‘东方神秘工艺’。”
接下来的半个月,纺织厂进入战时状态。沈默兰亲自带领技术骨干加班调试织机,沈默远负责从空间运输棉纱,三姑姑则在秘密工坊里用灵泉水处理原料。每天深夜,当最后一个工人离开后,沈默兰都会独自来到车间,看着灵泉浸泡过的棉纱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心中充满敬畏。
省外贸局验厂当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年轻的外贸专员突然指着布料问:“这上面的纹路很特别,像是某种植物的肌理,是印花还是织出来的?”
沈默兰心跳加速,她知道这是灵泉棉纱自然形成的“水波纹”,无法复制。但她面不改色:“这是我们的‘水云纹’织法,专利正在申请中。”
专员点点头,在记录簿上写下“独特工艺,具备国际竞争力”。沈默兰松了口气,目光与远处的沈默轩交汇——他正假装检查设备,实则用身体挡住了专员看向后窗的视线,那里正是灵泉处理池的方向。
验厂顺利通过,纺织厂获得了广交会的参展资格。沈默轩决定亲自带队去广州,行前一晚,他在空间里整整待了三个小时,挑选最优质的棉花和蚕丝,甚至破例动用了灵泉核心区的水源,制成最高等级的“贡品级”布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